[实用新型]一种卷绕电池及电池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70118.7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45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石金林;张宝华;孙光忠;刘勇;彭雪刚;周佩;丁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驼集团武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03 | 分类号: | H01M50/103;H01M50/548;H01M50/533;H01M50/528;H01M50/15;H01M10/0587;H01M10/04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卷绕 电池 外壳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绕电池外壳,及卷绕电池;电池外壳包括壳体、正极顶盖、及负极顶盖;壳体两端均设有开口,正极顶盖、负极顶盖分别对接在壳体的两个开口端上;负极顶盖、正极顶盖包括顶盖片,正、负极顶盖的顶盖片上装有对应的负极柱、正极柱,且正、负极柱的截面积占对应正、负极顶盖的顶盖片表面积的25%以上,负极顶盖、正极顶盖的顶盖片上开设有极柱安装孔,正、负极柱与对应的极柱安装孔之间装有绝缘陶瓷片,正、负极顶盖的顶盖片内侧固定有塑料件,塑料件上、下两端部向外凸出有用于固定和限位电池内部软连接的凸包,中部开设用于让位对应极柱的让位孔;极大地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电能力,明显改善电池因极柱过流能力不足而导致的电池温升过高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壳体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卷绕电池及电池外壳。
背景技术
目前壳体电池一般都是正负极耳在电池的同一端面,即电池的正、负极在电池的同一侧,这种设计限制了正、负极柱的宽度,进一步限制了正负极柱的过流截面积,从而限制了其过流能力,无法满足高功率型电池的需求,尤其对于卷绕电池而言,由于电池的两极在同一侧,电池的内电芯为了避免出现正负极接触短路,需要增加复杂的结构设计,这进一步的导致了电池生产过程中加工制造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卷绕电池外壳,极大地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电能力,明显改善电池因极柱过流能力不足而导致的电池温升过高问题,杜绝了电池正、负极由于在同一侧耳导致的短路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应用上述外壳制成的卷绕电池。
一种卷绕电池外壳,包括壳体、正极顶盖、及负极顶盖;壳体两端均设有开口,正极顶盖、负极顶盖分别对接在壳体的两个开口端上;负极顶盖、正极顶盖包括顶盖片,正、负极顶盖的顶盖片上装有对应的负极柱、正极柱,且正、负极柱的截面积占对应正、负极顶盖的顶盖片表面积的25%以上,负极顶盖、正极顶盖的顶盖片上开设有极柱安装孔,正、负极柱与对应的极柱安装孔之间装有绝缘陶瓷片,正、负极顶盖的顶盖片内侧固定有塑料件,塑料件上、下两端部向外凸出有用于固定和限位电池内部软连接的凸包,中部开设用于让位对应极柱的让位孔。
壳体为采用铝合金或者钢壳折弯成的长方体筒状结构。
壳体的壳体壁厚为0.1mm-1.5mm。
正极顶盖、负极顶盖与壳体的两个开口端紧配合对接。
负极顶盖上安装有防爆阀、并开设有注液孔,注液孔直径为1mm-10mm。
正、负极柱的四个边角均采用圆角过渡。
正、负极顶盖的顶盖片内侧的塑料件的长度为顶盖片长度-d1,宽度为顶盖片长度-d2;d1为0.5-1mm,d2为0.5-1mm。
正、负极顶盖的顶盖片材质与壳体一致,顶盖片厚度为0.1mm-2.5mm。
一种卷绕电池,包括卷绕电芯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池外壳,卷绕电芯装于电池外壳内,卷绕电芯的正、负极耳分别与正、负极软连接对应焊接,正极软连接的另一端与正极柱内端面焊接,负极软连接的另一端与负极柱内端面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驼集团武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骆驼集团武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701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计算机专业网线剥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闭环式磁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