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存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69372.5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32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郜玉芬;黄延铮;张中善;张建新;石啸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61/00 | 分类号: | B65D61/00;B65D81/18;B65D81/22;B65D25/10;B28B11/2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鼎万策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9 | 代理人: | 黄照倩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预制构件 存储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存储系统,主要包括储存架体、无线温湿度探测装置、系统主机;储存架体包括单层储存架、次级给水系统,单层储存架包括两个左右设置的立板,两个立板的底部通过水平的底板固定连接,底板上设有若干个可拆卸的储存单元架;储存单元架包括框型架体,框型架体的内部形成放置槽,放置槽用于放置混凝土板,框型架体的左右两个侧板内侧均设有上下等距排列的喷雾头,最上侧的喷雾头设有向下倾斜的角度,且最上侧的喷雾头高于混凝土板的顶部;次级给水系统为喷雾头供水。采用本装置可实现混凝土板储存层数任意可调、自动加湿养护功能,储存架体各构件多为可拆卸连接结构,便于组装维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预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存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混凝土板有部分在工地上直接浇筑,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湿晾晒,达到预定强度后,再在混凝土板上进行作业,这种方式虽然节约运输成本,但是对时间要求高,混凝土板的养护时间根据混凝土成分为7~30天不等。
对于工期较为紧张的工地,直接购买预制混凝土板能很好的节约工期,对于制作预制混凝土板的厂家而言,批量生产混凝土板需要大量的空间用于储存、养护混凝土板,因此,一套节约空间、便于养护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储存系统就变得非常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批量生产混凝土板需要大量的空间用于储存、养护混凝土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存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存储系统,主要包括储存架体、无线温湿度探测装置、系统主机;储存架体包括单层储存架、次级给水系统,单层储存架包括两个左右设置的立板,两个立板的底部通过水平的底板固定连接,底板上设有若干个可拆卸的储存单元架;储存单元架包括框型架体,框型架体的内部形成有上、前、后均开口的放置槽,放置槽用于放置混凝土板,框型架体的左右两个侧板内侧均设有上下等距排列的喷雾头,最上侧的喷雾头设有向下倾斜的角度,且最上侧的喷雾头高于混凝土板的顶部;次级给水系统包括输水二级干管、输水支管I和输水支管II,立板的内侧设有固定管头,固定管头的一端密封,固定管头的另一端通过法兰与输水二级干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框型架体的左右两个侧板内部均嵌设有输水支管II,同一侧的喷雾头与一根输水支管II连接,输水支管II上设有电磁阀,输水支管II的下端延伸出框型架体的侧板外部并与输水支管I的下端通过水管接头I连接,输水支管I的上端通过水管接头II与输水二级干管连接;无线温湿度探测装置挂载在输水二级干管上用于测量混凝土板的干湿度和温度;输水二级干管通过输水一级干管与系统主机的立式多级离心泵连接。
优选的,立板的上下两侧均设有槽口,上下相邻的单层储存架通过插设在槽口内的插杆连接。
优选的,放置槽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混凝土板的支撑滑板,框型架体的侧板内侧的底部设有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支撑滑板的端部滑动设在滑槽内,框型架体的底部设有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装槽,安装槽内前后等距设有若干个可转动的支撑滚轮,支撑滑板的下侧面与支撑滚轮接触。
优选的,混凝土板的两侧设有防护板和立式板状的限位槽,防护板的下端活动插设在限位槽内,限位槽的下端固定设在支撑滑板上。
优选的,框型架体的侧板下部固定设有钢制框架围合而成的插槽I和插槽II,插槽I和插槽II分别位于滑槽的上下两侧,插槽I和插槽II内插设有用于放置支撑滑板脱出的L型挡板。
优选的,框型架体的前部设有用于标注混凝土板相关信息的铭牌。
优选的,无线温湿度探测装置包括抱箍、伸缩杆和无线温湿度传感器,抱箍套设在输水二级干管上,伸缩杆的上端与抱箍下侧固定连接,伸缩杆的下端与无线温湿度传感器固定连接。
优选的,系统主机包括控制器、调速变频器、压力传感器、配电系统、立式多级离心泵,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输水二级干管和输水一级干管内的水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693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塑型一次性止血电极
- 下一篇:雾化装置以及电子雾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