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撑外填式岩溶地区灌注桩护筒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069094.3 | 申请日: | 2021-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56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邹斌;张佳杰;毕聪侠;杜云龙;王威力;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66 | 分类号: | E02D5/6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撑外填式 岩溶 地区 灌注 桩护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撑外填式岩溶地区灌注桩护筒,包括内撑钢骨架,内撑钢骨架中部外壁设有两端开口的外部柔性材料,且外部柔性材料上下端均设有固定压带,内撑钢骨架上均匀设有若干个透浆孔,且透浆孔均位于外部柔性材料内侧,内撑钢骨架下端位于弱风化岩内,内撑钢骨架中部位于溶洞内,溶洞上端设有中粗砂,中粗砂上端设有杂质回填土。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形成双层护筒,内部具有足够的强度,外部得到填充后具有足够弹性,发生弹性形变,填充岩溶地区空隙,利用护筒内泥浆压力抵抗溶洞的外部水压力,增加结构稳定性,节约建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系数,降低断桩风险,且护筒制作方便,便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撑外填式岩溶地区灌注桩护筒。
背景技术
护筒用于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为钢材制作,圆柱状。一般为钢护筒,壁厚 10mm。一般作为施工预防固定作用。护筒连接处要求筒内无突出物,应耐拉、压,不漏水。在桩基础工程施工工程中,钻孔灌注桩和冲孔灌注桩较为常见。尤其在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进行桩基施工。岩溶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多变,风险系数高,目前一般采用全护筒跟进或是回填填充料的工艺应对岩溶地区的复杂地质。
但是全护筒跟进工艺施工成本较高,回填填充料工艺在面对超大溶洞时会大大增加回填料用量、且易在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发生混凝土泄漏,从而提高断桩风险,存在一定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撑外填式岩溶地区灌注桩护筒,制作简便,使用简单,有效提高岩溶地区泥浆护壁灌注桩成孔率,节省施工人力,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施工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内撑外填式岩溶地区灌注桩护筒,包括内撑钢骨架;
所述内撑钢骨架中部外壁设有两端开口的外部柔性材料,且所述外部柔性材料上下端均设有固定压带,所述内撑钢骨架上均匀设有若干个透浆孔,且所述透浆孔均位于所述外部柔性材料内侧,所述内撑钢骨架下端位于弱风化岩内,所述内撑钢骨架中部位于溶洞内,所述溶洞上端设有中粗砂,所述中粗砂上端设有杂质回填土。
所述内撑钢骨架直径较桩径大200mm,所述内撑钢骨架长度较所述溶洞净深度大3m,所述内撑钢骨架厚度为0.5mm,所述外部柔性材料内径较所述内撑钢骨架外径大10mm,所述外部柔性材料长度较所述溶洞净深度大2m,所述外部柔性材料厚度为2mm,所述透浆孔直径为10mm。
所述内撑钢骨架上方设有用于将其限位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在所述杂质回填土上表面的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左右端均贯穿设有若干根限位螺柱,所述支撑底板上表面通过若干根支撑杆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表面通过固定座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左右部外壁均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内部均水平螺纹连接有传动丝杆,所述传动丝杆两端均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传动丝杆端部设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贯穿设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尾端通过定位螺孔与所述固定座外侧壁螺纹连接。
所述传动丝杆为左右部外壁上分别设有螺距相同、旋向相反螺纹的双向丝杆。
所述滑块前端均贯穿滑动安装有若干根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下端均通过活动块与限位板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上表面均竖直转动安装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外壁均与所述滑块内部贯穿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形成双层护筒,内部具有足够的强度支撑内部泥浆和混凝土压力,外部得到填充后具有足够弹性,发生弹性形变,填充岩溶地区空隙,利用护筒内泥浆压力抵抗溶洞的外部水压力,增加结构稳定性,节约建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系数,且护筒制作方便,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撑外填式岩溶地区灌注桩护筒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690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