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与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68643.5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35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苏恒毅;周明达;黄澄儀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4 | 分类号: | G02B7/04;G02B7/09;G03B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 镜头 驱动 模块 电子 装置 | ||
一种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与电子装置,成像镜头驱动模块包含成像透镜组、载体元件及驱动机构。成像透镜组具有光轴。载体元件用以配置成像透镜组,且包含组装结构。组装结构设置于载体元件的外表面,且沿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载体元件沿平行光轴的方向移动,且包含线圈组与磁石。线圈组设置于组装结构上,且包含底层线圈与顶层线圈。底层线圈缠绕组装结构并与其实体接触。顶层线圈堆叠缠绕于底层线圈之上,较底层线圈远离组装结构,并与底层线圈沿平行光轴的方向重叠。磁石分别与线圈组对应设置。透过同一导线缠绕组装结构,达到节省产品的周期时间。
技术领域
本揭示内容是关于一种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且特别是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例如智能型电子装置、平板计算机等,已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发展一种可提升生产效率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遂成为产业上重要且急欲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与电子装置,通过同一导线同时且相同绕线方向缠绕组装结构,进而产生相对设置的线圈组,以节省产品的周期时间。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镜头驱动模块,包含一成像透镜组、一载体元件及一驱动机构。成像透镜组具有一光轴。载体元件用以配置成像透镜组,且包含一组装结构。组装结构设置于载体元件的外表面,且沿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载体元件沿平行光轴的方向移动,且包含至少一线圈组、至少二磁石及至少一弹性元件。线圈组设置于载体元件的组装结构上,且包含一底层线圈与一顶层线圈。底层线圈缠绕组装结构并与其实体接触。顶层线圈堆叠缠绕于底层线圈之上,较底层线圈远离组装结构,并与底层线圈沿平行光轴的方向重叠。磁石分别与线圈组对应设置。弹性元件与载体元件耦合。线圈组仅具有二导线终端,且导线终端各别设置于顶层线圈。顶层线圈的导线终端与驱动机构的弹性元件电性连接。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其中驱动机构的线圈组可为一导线同时由底层线圈朝顶层线圈的导线终端缠绕载体元件的组装结构所组成。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其中载体元件可还包含至少二柱状结构,柱状结构设置于载体元件的外表面,并沿平行光轴且朝成像透镜组的像侧方向延伸。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其中顶层线圈的导线终端可各别缠绕柱状结构且与其实体接触。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其中弹性元件的数量可为二,并可包含一上弹性元件与一下弹性元件。上弹性元件设置于成像透镜组的物侧。下弹性元件设置于成像透镜组的像侧,并与上弹性元件相对设置。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其中下弹性元件可包含一内侧部、一外侧部及一弹性连接部。内侧部与载体元件耦合。外侧部与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一基座耦合。弹性连接部连接内侧部与外侧部。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其中顶层线圈的导线终端可与外侧部以外的下弹性元件电性连接。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686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