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冷换热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67355.8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47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霍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敏泰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8F13/12;F28F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3 | 代理人: | 徐雯琼;张妍 |
地址: | 2012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冷 换热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风冷换热器装置,其包括散热组件、罩壳组件、电机支架、导流罩组件、轴流风扇、电机;散热组件的顶端与罩壳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轴流风扇嵌入罩壳组件内并与罩壳组件固定连接;罩壳组件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架,通过该电机支架与电机固定连接,该电机的驱动端与轴流风扇连接,所述导流罩组件位于轴流风扇的上端并围设在所述电机支架以及电机的周围。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分体结构散热组件和整体结构散热组件,分别具有可拆卸运输和布置紧凑、泄漏风险小的优点,对关键部件电机支架、罩壳组件做了加强处理,提高了整体结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风冷换热器装置。
背景技术
强制风冷换热器是指通过电机带动轴流风扇形成的气流作为冷却介质,与工作系统(如油箱、发电机、变流器等)产生的热量进行交换,从而达到冷却效果的换热器。本文所指的风冷换热器一般由板翅式散热组件1、罩壳组件2、电机支架3、导流罩组件4、轴流风扇5、电机6等组成,其结构如图5所示。板翅式散热组件1又称铝制板翅式散热组件,主要由受压部件(板束11、封头12、接管14)和支撑部件(如安装板13等)组成,其结构如图6所示,工作系统中的热介质(如油、水)在板束中的内通道和封头内流动,通过接管与其它部件连接,形成液体的循环回路,热介质通过在板束以及封头中流动时与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利用空气流动带走热介质的热量,从而实现降温的目的。散热组件1通过安装板13与罩壳组件3连接,电机6和电机支架3、轴流风扇5连接之后再与罩壳组件2和导流罩组件4连接,组装成风冷换热器。其中,安装板13的主要作用是实现散热组件1和罩壳组件2的连接,同时提供组装后的风冷换热器和客户端的支架连接。罩壳组件2的作用是实现散热组件1与轴流风扇5、电机6的连接,并形成一定形状和结构的风室,便于引导作为冷却介质的空气流动。电机支架3用于电机6的固定及其与罩壳组件2的安装连接。导流罩组件4的作用是将与热介质热量交换后的热风引导出去,通过客户端的引风罩或百叶窗等结构,将热风排出机舱。
近年来,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和风机平台的价格持续下降,4MW、5MW甚至8MW、10MW等大容量机组的研发及批量生产不断推进,而由于机组容量的增大,作为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和变频器的系统中重要冷却部件的风冷换热器所需的规格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如何很好地平衡换热器的研发、投产和后期维护就显得非常重要。大尺寸的风冷换热器在后期更换过程中不利于搬运,维护成本高,且大尺寸的风冷换热器的结构刚性以及抗振动能力也更弱,同时大尺寸的风冷换热器的局部损坏造成整体的报废同样使得维护成本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冷换热器装置,包括散热组件、罩壳组件、电机支架、轴流风扇、电机;
所述散热组件的顶端与罩壳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
所述轴流风扇嵌入罩壳组件内并与罩壳组件固定连接,提供一个轴向的风力;
所述罩壳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架,通过该电机支架固定连接电机,该电机的驱动端与设置在罩壳组件内的轴流风扇连接;
所述散热组件是由多个分体结构散热组件拼接构成;或所述散热组件或为整体结构散热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罩壳组件的顶部还固定连接有导流罩组件;所述导流罩组件位于轴流风扇的上端并围设在所述电机支架以及电机的周围。
较佳地,每个所述分体结构散热组件包含:板束、两个封头;板束两端均设置有封头,板束与每个封头内部连通并且成一体结构;各个所述分体结构散热组件未设置封头的侧面并排拼接,且拼接处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板,通过该些连接板将各个分体结构散热组件连接为一个整体;各个相邻的分体结构散热组件的封头顶部通过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与封头内部连通,通过该些连接管将各个分体结构散热组件的内部互相连通。
优选地,位于所述罩壳组件与散热组件的连接处在位于连接管的位置进行了让位处理,将罩壳组件向内侧缩进为连接管留出其占位所需的相应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敏泰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敏泰液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673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