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丝预成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064964.8 | 申请日: | 2021-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94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树;刘鹏飞;易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威鹏电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8/05 | 分类号: | B29C48/05;B29C48/88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43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丝 成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丝预成型装置,包括固定架、导向柱和冷却水箱;所述固定架呈U形,所述固定架前侧和后侧的左端中部分别贯穿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导向柱前侧和后侧的中部分别垂直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把单丝放置在导向柱上,控制水泵工作,通过进水管能够把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水抽出,经出水管能够把冷却水排入至冷却水槽内,进一步导向柱能够降低单丝的温度,控制伺服电机工作,经转动杆能够带动第二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进一步第一齿轮能够带动导向柱转动,方便单丝冷却后的输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丝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单丝预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由聚合物熔体制造单丝时通过纺丝喷嘴挤出细的单丝。在挤出后刚纺出的单丝被冷却,以使其固化。在冷却过后得到单丝,单丝的结构在挤出后直接由冷却所决定的。冷却成形是长丝生产的重要过程之一,冷却条件是固化过程的决定因素,影响长丝的结构和纺丝线上的各种分布,是一系列不均匀的根源;
经检索公开号为CN103741235B,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单丝的液体冷却成型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冷却液调配装置和冷却槽;所述冷却液调配装置包括冷却液桶、筒泵、添加剂储箱、搅拌器、液位计、采样阀、输送泵、加热器和调配箱;所述冷却液桶与所述调配箱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冷却液桶上端设置一筒泵,用于将冷却液输送至冷却液桶;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单丝经过冷却水槽,表面容易粘附水渍,影响成型,2、结构复杂,不方便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丝预成型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丝预成型装置,包括固定架、导向柱和冷却水箱;
所述固定架呈U形,所述固定架前侧和后侧的左端中部分别贯穿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所述导向柱前侧和后侧的中部分别垂直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分别贯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中轴并分别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后端贯穿第一齿轮的后侧中部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后侧的右端中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后端贯穿第二齿轮的后侧中部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导向柱的内部开设有冷却水槽,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导水槽和第二导水槽,所述第一导水槽的后端和第二导水槽的前端均与冷却水槽连通,所述第一导水槽的前端外侧和第二导水槽的后端外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轴承和第二密封轴承;
所述冷却水箱的左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右侧的进水管贯穿冷却水箱左侧内壁的底端,所述水泵左侧的出水管末端贯穿第一密封轴承的中轴并与第一密封轴承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水箱右侧内壁的上端连通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前端贯穿第二密封轴承的中轴并与第二密封轴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前侧的右端设置有按钮面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向柱的前端和后端均贯穿安装有限位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向柱为导热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向柱与固定架的尺寸相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按钮面板的输入端与外界电源通过导线构成电连接,所述按钮面板的输出端与伺服电机和水泵的输入端通过导线构成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威鹏电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威鹏电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649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