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光热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63006.9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00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徐泽山;徐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喜来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44 | 分类号: | H02S40/44;H02S40/42;H02S40/34 |
代理公司: | 扬州润中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5 | 代理人: | 李楠 |
地址: | 22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热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技术领域。一种光伏光热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的光伏板、吸热板,光伏板背面设置吸热板,其特征是,所述吸热板包括并联设置的若干个管翼式吸热板,所述管翼式吸热板包括吸热管、以及吸热管上方设置的翼板,所述翼板与所述光伏板背面贴合;管翼式吸热板呈U形或Z形排布结构;壳体上设置入口汇流管件、出口汇流管件,管翼式吸热板一端与入口汇流管件相连接,管翼式吸热板另一端与出口汇流管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以解决现有光伏光热组件流量小且生产运输不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光热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光伏光热组件,包括光伏板及光热板,光伏板及光热板内置于密封壳体中,光伏板上方设置玻璃盖板,光伏板后面与光热板紧密接触,光热板后侧设置保温层及底板,并与侧框形成一个密封腔体,该产品只有吸收光伏板正面的阳光能量,没有把光伏光热组件的环境中其他光能吸收进来,降低了太阳能吸收综合效率。
如图1所示,现有一种光伏光热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包括光伏板组件和光热组件,壳体内上设置进液口11、出液口12。光热组件的吸热板为整条蛇形吸热板10,该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整个蛇形吸热板的流道为单一个管道,路线长,流量小,管阻大,不利于组件安装时串联,二,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蛇形吸热版展开时长度较长,一般都在20米左右,不易于生产和运输。
因此,需要一种吸热管流量大并易于制作的光伏光热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光热组件,以解决现有光伏光热组件流量小且生产运输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光热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的光伏板、吸热板,光伏板背面设置吸热板,其特征是,所述吸热板包括并联设置的若干个管翼式吸热板,管翼式吸热板呈U形或Z形排布结构;
所述管翼式吸热板包括吸热管、以及吸热管上方设置的翼板,所述翼板与所述光伏板背面贴合;
壳体上设置入口汇流管件、出口汇流管件,管翼式吸热板一端与入口汇流管件相连接,管翼式吸热板另一端与出口汇流管件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由于多个U形管翼式吸热板与回流管并联,从而增加循环管截面,增加流通量;
第二,也由于多个吸热管,使得原本一整条吸热板分成多条吸热板,减少了吸热板的展开长度,方便了工厂制作和运输。
为解决外层管翼式吸热板如何布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当管翼式吸热板为U形排布结构,管翼式吸热板包括水平管翼式吸热板、水平管翼式吸热板两端设置的竖直管翼式吸热板,水平管翼式吸热板与竖直管翼式吸热板之间通过弯折的吸热管相连接,使得在外部相对宽大的空间内,布置更多的吸热管。
为解决内层管翼式吸热板如何布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当管翼式吸热板为U形排布结构,管翼式吸热板包括两个竖直管翼式吸热板,两个竖直管翼式吸热板通过水平设置的吸热管相连接,保证内层管翼式吸热板在狭小的空间内的布置。
为解决并联设置的若干个U形排布管翼式吸热板进出传热介质的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竖直管翼式吸热板端部的吸热管90°弯折后与入口汇流管件或者出口汇流管件相连接,实现传热介质的流入和流出。
为解决管翼式吸热板的翼板与吸热管安装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翼板相对于吸热管对称设置,采用对称结构,便于加工,传热均匀。
为解决管翼式吸热板与光伏板如何固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管翼式吸热板通过导热胶粘结在光伏板的背面,既保证了二者的固接,也不会阻碍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喜来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喜来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630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