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062637.9 | 申请日: | 2021-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41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迅;易伟华;刘明礼;康利;匡秀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55 | 分类号: | G02F1/1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晓光 |
| 地址: | 338004 江西省新余***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器件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设备,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环绕所述第一电极层边缘区域的第一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中间区域的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在施加低电压的情况下,电流会通过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快速流到电致变色器件的各个部位,带动EC材料的颜色发生变化。并且,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还可以减少第二电极层在可视区的遮挡区域,不影响透过率,实现了在低电压的情况下也可以快速使EC材料变色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致变色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设备。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器件是利用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改变电致变色物质透光率的器件。基于电致变色器件而言,其一般应用在隐藏式摄像头、智能玻璃窗和3D眼镜等产品上。
电致变色器件在被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其内部会形成一个电场,内部的EC材料会随着电场的变化变色;在停止施加电压后,形成的电场消失,EC材料慢慢变成透明状态。
一般小规格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时间和褪色时间都会保持在一秒以内,电压在一伏特左右,电流在十毫安以内,进而可以达到能量节约的效果。
但是,对于大规格的电致变色器件而言,变色时间和褪色时间都比较长,且电压和电流都比较大,是一种耗时费能的产品,无法满足实际的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设备,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
基底;
设置在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一电极层;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二电极层;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环绕所述第一电极层边缘区域的第一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中间区域的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
可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器件中,多个独立的所述第二电极呈阵列排布。
可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器件中,在所述阵列排布的行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
可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器件中,在所述阵列排布的列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
可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器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为300nm-500nm。
可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器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为700nm-900nm。
可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器件中,所述第二电极的线宽为3um-5um。
可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器件中,所述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为30um-50um。
可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器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的阻值小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阻值。
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环绕所述第一电极层边缘区域的第一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中间区域的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在施加低电压的情况下,电流会通过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快速流到电致变色器件的各个部位,带动EC材料的颜色发生变化。并且,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还可以减少第二电极层在可视区的遮挡区域,不影响透过率,实现了在低电压的情况下也可以快速使EC材料变色的目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626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加强稳定结构的废粉盒
- 下一篇:一种用于网络设备外孔的橡胶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