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泵车末端软管安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62061.6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96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冯俊伟;赵亚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亚伟基混凝土配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4 | 分类号: | E04G21/04;F16L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2000 海南***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末端 软管 安全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泵车末端软管安全装置,包括软管本体,转动调节把手,调节把手通过连接杆带动调节球体转动,将调节球体转至另一端时,调节球体则堵住输入端,预防了混凝土的突然喷出,为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当软管本体发生摆动时,通过地钉将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带入地里,第一外撑弹簧和第二外撑弹簧受土壤挤压处于紧绷状态,第一外撑弹簧和第二外撑弹簧反作用力于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加强与土壤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将软管本体固定住,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车软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泵车末端软管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泵车软管又叫混凝土输送胶管,混凝土输送软管等,我们俗称为软管,软管主要与钢制的泵管相连接,位于混凝土输送管的末端。
然而现有的泵车软管在使用时混凝土料容易突然喷出,软管容易摆动,极其容易造成误伤。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泵车末端软管安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泵车末端软管安全装置,输入端的内壁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的上端设置有防逆流机构,防逆流机构设置在输出端的内壁,调节把手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固定安装在调节球体的外表面,调节球体的侧面一端设置有进料口,调节球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相连通,下接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外杆,内杆一端活动连接于外杆的内壁,另一端与上接体固定连接,复位弹簧贯穿于外杆和内杆的外表面,连接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地钉,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均与地钉铰连接,第一外撑弹簧的一端与地钉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斜杆固定连接,第二外撑弹簧的一端与地钉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斜杆固定连接,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均关于地钉向外呈三十度角倾斜,从而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泵车末端软管安全装置,包括软管本体,所述软管本体包括管体、控制组件、铰接件和固定机构,控制组件固定安装在管体中端,固定机构通过铰接件铰连接在管体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输入端、调节机构、防逆流机构和输出端,输入端的内壁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的上端设置有防逆流机构,防逆流机构设置在输出端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把手、连接杆、调节球体、进料口和出料口,调节把手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固定安装在调节球体的外表面,调节球体的侧面一端设置有进料口,调节球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防逆流机构包括下接体、外杆、内杆、上接体和复位弹簧,下接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外杆,内杆一端活动连接于外杆的内壁,另一端与上接体固定连接,复位弹簧贯穿于外杆和内杆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连接体、地钉、第一斜杆、第二斜杆、第一外撑弹簧和第二外撑弹簧,连接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地钉,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均与地钉铰连接,第一外撑弹簧的一端与地钉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斜杆固定连接,第二外撑弹簧的一端与地钉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斜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均关于地钉向外呈三十度角倾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泵车末端软管安全装置,调节把手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固定安装在调节球体的外表面,调节球体的侧面一端设置有进料口,调节球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相连通,转动调节把手,调节把手通过连接杆带动调节球体转动,将调节球体转至另一端时,调节球体则堵住输入端,预防了混凝土的突然喷出,为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亚伟基混凝土配送有限公司,未经三亚伟基混凝土配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620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