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板处后浇带相对变形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58030.3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5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智慧;赵丽娜;计增龙;邱华裔;王宇;贾宇琦;曹鹏;赵明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G01B5/30;E02D29/16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运萍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板处后浇带 相对 变形 测量 装置 | ||
一种结构板处后浇带相对变形测量装置,包括后浇带结构板Ⅰ、后浇带结构板Ⅱ,所述后浇带结构板Ⅰ和后浇带结构板Ⅱ组成后浇带两侧结构板,且后浇带结构板Ⅰ和后浇带结构板Ⅱ之间设置有后浇带处下部钢筋和后浇带处上部钢筋,所述后浇带结构板Ⅰ和后浇带结构板Ⅱ上表面分别铺设有聚合物砂浆找平层,所述后浇带结构板Ⅰ上表面铺设的聚合物砂浆找平层上固定连接有不锈钢指针板,所述后浇带结构板Ⅱ上表面铺设的聚合物砂浆找平层上固定连接有不锈钢刻度板。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方便快捷,适用于地下室底板处后浇带变形观测条件受限处,解决弱光源及低温环境对测量过程的不利影响,尤其适用于寒冷地区基础底板越冬,后浇带两侧主体不均匀沉降的数值观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板处后浇带相对变形测量装置;可用于测量主楼、裙楼后浇带两侧楼层板沉降,也可用于基础底板在冬季越冬期间,沉降后浇带两侧的沉降变形观测。
背景技术
越冬维护期间的后浇带形变是东北地区较易发生的问题,该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后浇带未封闭时裙房与主体上部荷载不均匀,同时在冬季受到基础冻胀力及浮力的影响下,发生不均匀沉降而产生明显差异性形变,会形成局部明显变形从而导致后浇带附近局部混凝土底板结构破坏。
越冬维护期间,基础底板及结构越冬时需采取封闭措施,上部封闭后地下室底板处后浇带变形观测条件与巷道无异,本专利旨在解决弱光源不利于观测、低温环境影响传统光学仪器测量精度和观测过程、地下封闭环境不利于竖向原始值的传递传导等的不利影响,通过测量装置前后的刻度变化来观测两侧结构的变形值,从而观测后浇带两侧的沉降差异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结构板处后浇带相对变形测量装置,该装置利用在后浇带两侧板上固定的分离式测尺,测量后浇带两侧板的相对变形,安装方式简单,变形产生的变化明显易于观察,无需常规测量方式每次观测均重新安置仪器。对于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楼高差及荷载偏差较大时能够清晰简便反应其相对变形数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结构板处后浇带相对变形测量装置,包括后浇带结构板Ⅰ、后浇带结构板Ⅱ、不锈钢指针板及不锈钢刻度板,所述后浇带结构板Ⅰ和后浇带结构板Ⅱ组成后浇带两侧结构板,且后浇带结构板Ⅰ和后浇带结构板Ⅱ之间设置有后浇带处下部钢筋和后浇带处上部钢筋,所述后浇带结构板Ⅰ和后浇带结构板Ⅱ上表面分别铺设有聚合物砂浆找平层,所述后浇带结构板Ⅰ上表面铺设的聚合物砂浆找平层上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不锈钢指针板,所述后浇带结构板Ⅱ上表面铺设的聚合物砂浆找平层上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不锈钢刻度板,且不锈钢刻度板和不锈钢指针板配合设置。
所述不锈钢指针板包括叉型指针板、竖向板及指针固定板,所述指针固定板上表面设置有竖向板,竖向板上端面与叉型指针板一端连接,叉型指针板另一端中部开设有叉口,所述指针固定板上设置有与固定螺栓配合的螺栓预留孔。
所述不锈钢刻度板包括竖向支撑板、刻度板、刻度板底座,所述竖向支撑板的其中一个宽面底部与刻度板底座连接,且刻度板底座上开设有与固定螺栓配合的螺栓预留孔,所述竖向支撑板另一个宽面上部设置有刻度板,刻度板的两个宽面上均设置有刻度,且刻度板插入叉型指针板的叉口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结构板处后浇带相对变形测量装置,通过在后浇带结构板两侧分别设置不锈钢指针板和不锈钢刻度板,在交叉叠合处形成指针与表盘的关系,测定相对变形差简单直接,不受环境光源及温度影响。
不锈钢刻度板和不锈钢指针板分别与后浇带结构板Ⅰ和后浇带结构板Ⅱ固定,相对变化一致,当荷载差异明显或应力变化不一致时,不锈钢刻度板和不锈钢指针板的相对变化即能清晰简单反应在指针板与刻度板对应位置变化处,易于观察和计量,且该装置所达到的精度不受视线、视距及环境温度影响,能够达到三等水准标准。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580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海拔高速公路光缆铺设防扭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牛皮生产加工用高效通风降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