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钢管柱混凝土浇筑可视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57938.2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91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胡林;芦晓龙;周建;段成波;卢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E04G21/04;B08B1/00;H04N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罗东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钢管 混凝土 浇筑 可视化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钢管柱混凝土浇筑可视化系统,包括泵管,泵管的底部固定套设有限位环,泵管两侧的底部分别套设有第一半套筒和第二半套筒,第一半套筒通过安装组件与第二半套筒固定连接,第一半套筒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无线传输模块和蓄电池,第一半套筒底端的中部和第二半套筒底端的中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鱼眼镜头和两个射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泵管上安装两个鱼眼镜头进行实时监控,再通过控制器与无线传输模块相配合可以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使施工人员能够清楚看到巨柱里面混凝土浇筑的整个变化过程,使最终浇筑后的质量可以直观查知,且可以省去后续质量检测,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视化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钢管柱混凝土浇筑可视化系统,属于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浇筑指的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塑化的过程,在土木建筑工程中把混凝土等材料到模子里制成预定形体,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的自由高度不宜超过2m,当超过3m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目前钢管柱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无法清楚看到巨柱里面混凝土浇筑的整个变化过程,最终浇筑后的质量很难直观查知,为了检测桩基的质量,人们发明过很多方法,比如静荷载试验法、低应变法、高应变法、预埋管超声波透射法、钻孔抽芯法、直接开挖法等,这些方法有的费用高昂(静荷载试验法、钻孔抽芯法、直接开挖法),有的存在判断多解(如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钢管柱混凝土浇筑可视化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钢管柱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无法清楚看到巨柱里面混凝土浇筑的整个变化过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钢管柱混凝土浇筑可视化系统,包括泵管,所述泵管的底部固定套设有限位环,所述泵管两侧的底部分别套设有第一半套筒和第二半套筒,所述第一半套筒通过安装组件与第二半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套筒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无线传输模块和蓄电池,所述第一半套筒底端的中部和第二半套筒底端的中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鱼眼镜头和两个射灯,所述第一半套筒外侧的底部和第二半套筒外侧的底部分别固定设有两个弧形安装块,两个所述弧形安装块内侧的底部分别安装有两个清洁组件,所述控制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两个鱼眼镜头和两个射灯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四个第一固定块和四个第二固定块,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块和四个第二固定块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半套筒两边侧的顶部和第二半套筒两边侧的顶部,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块通过四个螺栓分别与四个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半套筒内壁的顶端和第二半套筒内壁的顶端分别与限位环顶端的两侧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清洁组件包括两个电机、两个转轴和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电机分别嵌设在两个弧形安装块的底部,两个所述弧形安装块内侧的底部分别开设有两个凹槽,两个所述转轴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凹槽的内部,两个所述转轴的顶端分别与两个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转轴的中部固定穿插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连接杆顶部的另一端均固定设有毛刷,两个所述毛刷的顶部分别与第一半套筒的底端和第二半套筒的底端紧密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电机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泵管的底端固定设有内折沿的导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579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