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天牛诱捕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53599.0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829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初平;陈斌;江波;王志高;龚笑飞;焦洁洁;黄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02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吴辉辉 |
地址: | 31002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牛 诱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牛诱捕器,包括诱捕筒、摄像头、套筒和收集筒,所述诱捕筒底部与套筒上端连通,所述摄像头设于套筒侧壁,所述套筒底部为一翻转板,所述翻转板中部与第一电机的主轴连接,所述套筒底部下方设有收集筒;所述收集筒分为左腔室、右腔室,所述翻转板设于左腔室、右腔室上方,所述右腔室设有出口。利用松褐天牛专用诱捕剂和摄像头识别区分并捕捉松褐天牛,将不属于松褐天牛的其余天牛品种或昆虫动物释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林木害虫防治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牛诱捕器。
背景技术
松褐天牛,作为国内松树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对松树会造成的直接危害:其幼虫危害生长势弱松或濒临松的韧皮部及木质部,破坏、切断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养分运输,影响松树生长,从而造成成片松树枯死;成虫则在补充营养期在健康松树的嫩枝上形成伤口,使之枯死。同时松褐天牛也是松树的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在松材线虫的扩散和侵染的过程中,松褐天牛起着携带、传播和协助病原侵入寄主的关键性作用。
传统的天牛诱捕器,是利用引诱剂直接引入瓶子中,仅仅只有捕捉功能,因而整个诱捕器功能比较单一,无法对诱捕器中的昆虫进行区分,其他昆虫也可能进入诱捕器被关闭在瓶子中捕杀。另外瓶子装满后以后需要人工对瓶内的天牛进行处理,移除后再重新安装瓶子使用,增加了人工作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天牛诱捕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天牛诱捕器,包括诱捕筒、摄像头、套筒和收集筒,所述诱捕筒底部与套筒上端连通,所述摄像头设于套筒侧壁,所述套筒底部为一翻转板,所述翻转板中部与第一电机的主轴连接,所述套筒底部下方设有收集筒;所述收集筒分为左腔室、右腔室,所述翻转板设于左腔室、右腔室上方,所述右腔室设有释放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诱捕筒的内壁采用漏斗状结构,上侧开口大于下侧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诱捕筒内设有存储腔,所述存储腔内设有松褐天牛引诱剂。
进一步的,所述右腔室的底面采用弧形面,其底面靠近中心侧高于靠近释放出口侧。
更进一步的,所述诱捕筒内设有黑光灯,所述黑光灯设于所述诱捕筒靠近出口的安装凹槽中。
更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板与侧壁相接的边缘设有弹性材质制成的挡边。
更进一步的,所述左腔室的底板为两对称设置的平板,平板的一个侧边与左腔室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收集筒下方设有杀虫腔,所述杀虫腔内设有破碎机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破碎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弧形切刀,所述第二电机的主轴从杀虫腔底部伸入与弧形切刀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杀虫腔的底部采用筛板。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太阳能板和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天牛诱捕器通过松褐天牛专用诱捕剂捕捉松褐天牛,并利用摄像头采集当前昆虫是否属于特定捕捉对象松褐天牛,然后对松褐天牛进行处理并释放非松褐天牛的昆虫,且进行杀虫处理后直接释放到诱捕器下方的森林土壤中,无需人工更换采集瓶子并处理,通过太阳能自动供电,提高了智能化,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工序;整个天牛诱捕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天牛诱捕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翻转板翻转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诱捕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天牛诱捕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收集筒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535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钢混结构住宅的组合式墙体
- 下一篇:一种纸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