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树林困难立地微整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049131.4 | 申请日: | 2021-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93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朱自飘;马红岩;袁富坚;钱银兰;何雪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碳汇林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17/1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2 | 代理人: | 王雪镅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树林 困难 立地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树林困难立地微整结构,涉及红树林种植领域,包括竹筐、竹竿、树苗、滩涂和水体,所述竹筐顶部设置有三个提手,且提手内皆插有木桩,所述竹筐内放置有树苗,且竹筐内填充有滩涂内的土,所述竹竿插在树苗旁,且用扎带将竹竿与树苗捆绑。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竹筐将树苗固定,使用木桩将竹筐固定在滩涂中,在竹筐内插入竹竿,再使用扎带将竹竿与树苗捆绑,防止树苗折断,竹筐框身缝隙很密,防止筐内的土流失,筐底有很大缝隙不会妨碍树苗根系发展,且竹筐、木桩、竹竿和扎带最终会腐烂,不会污染环境,操作简单,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树林种植领域,具体为一种红树林困难立地微整结构。
背景技术
红树林植物指的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包括木本植物、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就类别而言,红树林植物分为红树植物(包括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同生植物和伴生植物,红树林植物是生长在热带海洋潮间带的一类木本植物,具有保护海岸,滋养鱼、虾、蟹,建材、制药和抗污染等多种用途。
传统的滩涂地红树林造林过程中,通常是将红树林植物直接种植于泥滩中,但这种方法在困难立地中,红树林造林成活率普遍偏低,甚至不能存活,红树林造林位置靠近水运航道,船只每天经过,造成风浪比较大,红树林幼苗被风浪冲击的情况十分很普遍,导致很多细弱的幼苗被风浪吹倒、折断或和冲走,严重的可造成枯萎死亡,原因是在风浪大的滩涂上,涨潮后的,红树林幼小植株随海浪摇摆不定,不利于其扎根,并且风浪易折断幼苗,容易对幼苗造成损伤,降低了红树林的成活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红树林造林操作复杂、成本高,且幼苗成活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红树林困难立地微整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树林困难立地微整结构,包括竹筐、竹竿、树苗、滩涂和水体,所述竹筐顶部设置有三个提手,且提手内皆插有木桩,所述竹筐内放置有树苗,且竹筐内填充有滩涂内的土,所述竹竿插在树苗旁,且用扎带将竹竿与树苗捆绑。
优选地,所述竹筐内的滩涂里土内加入长效肥。
优选地,所述竹筐内放置的树苗根部包裹有移植地的土球,所述扎带为草绳。
优选地,所述竹筐的直径为25cm,且竹筐的高度为60cm。
优选地,所述竹筐筐身的缝隙为5mm,且竹筐筐底的缝隙为2cm,所述提手直径为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竹筐将树苗固定,使用木桩将竹筐固定在滩涂中,在竹筐内插入竹竿,再使用扎带将竹竿与树苗捆绑,防止树苗折断,竹筐框身缝隙很密,防止筐内的土流失,筐底有很大缝隙不会妨碍树苗根系发展,且竹筐、木桩、竹竿和扎带最终会腐烂,不会污染环境,操作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竹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竹筐的俯视图。
图中:1、竹筐;2、木桩;3、提手;4、竹竿;5、扎带;6、树苗;7、滩涂;8、水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碳汇林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碳汇林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491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