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筛选和称量土壤样品的实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046707.1 | 申请日: | 2021-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56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 发明(设计)人: | 关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欣 |
| 主分类号: | G01G19/52 | 分类号: | G01G19/52;G01N1/28;B07B1/28;B07B1/42;B07B1/46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梁彦 |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筛选 称量 土壤 样品 实验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筛选和称量土壤样品的实验装置,包括框架车,所述框架车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空心筒,所述固定空心筒的周表面套接有第二层过滤板,所述第二层过滤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伸缩杆远离第二层过滤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层过滤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样品从样品土进入通道倒入到框架车的内部,在自身重力的情况下,样品土掉落在第一层过滤板的表面,此时插销板插接在插销板的内部,通过两边的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防止样品土滑落,同时通过观察刻度尺的下降距离,通过G=mg的牛顿定律,可以通过观察刻度尺的下降距离通过牛顿公式推导出样品土的总质量进行称量,使得样品土便于称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样品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筛选和称量土壤样品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作为大气碳库汇(源)的转换对于维持全球碳循环、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有机碳矿化是土壤碳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耦合机制是影响土壤碳库汇(源)功能转换、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主要机制,已成为当前气候变化、生物地球化学等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处理的土壤样品较多时,往往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还导致土壤样品的处理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筛选和称量土壤样品的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筛选和称量土壤样品的实验装置,包括框架车,所述框架车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空心筒,所述固定空心筒的周表面套接有第二层过滤板,所述第二层过滤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伸缩杆远离第二层过滤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层过滤板,所述固定空心筒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周表面设有刻度尺,所述连接杆远离固定空心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层过滤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层过滤板的上表面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内壁插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活动贯穿框架车的顶部,所述第一挡板的内壁插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活动贯穿框架车的顶部,所述框架车顶部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样品土进入通道,所述样品土进入通道贯穿框架车的顶部深入到框架车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框架车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框架车的侧面开设有安装与拆卸进出通道,所述安装与拆卸进出通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安装与拆卸进出通道分别开设在框架车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框架车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个万向轮为一组关于框架车的底部的中线两边对称。
优选的,所述第二层过滤板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固定空心筒的最高点处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和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伸缩杆和弹簧的长度不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层过滤板和第一层过滤板的表面和内部设有蜂窝通孔,所述第一层过滤板的蜂窝通孔的大小是第二层过滤板的蜂窝通孔的大小的两倍。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过滤板与第二层过滤板之间的锐角为三十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过滤板的内部插接有插销板,所述插销板活动贯穿第一层过滤板并延伸出到插销板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样品从样品土进入通道倒入到框架车的内部,在自身重力的情况下,样品土掉落在第一层过滤板的表面,此时插销板插接在插销板的内部,通过两边的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防止样品土滑落,同时通过观察刻度尺的下降距离,通过G=mg的牛顿定律,可以通过观察刻度尺的下降距离通过牛顿公式推导出样品土的总质量进行称量,使得样品土便于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欣,未经关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467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