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捕蚊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044156.5 | 申请日: | 2021-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02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曹彦强;魏立;林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彦强 |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04;A01M1/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汇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94 | 代理人: | 董涛 |
| 地址: | 050057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捕蚊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捕蚊器,包括托盘和捕蚊装置主体,所述第三壳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控制按钮和指示灯,所述第三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第三壳体的左右两侧且位于矩形槽的内部安装有格栅,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对称设置有隔板,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且相对于格栅的位置处设置有LED发光灯块,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且位于隔板的内侧设置有双轴电机,所述转轴延伸至第三壳体内部的一端与有双轴电机连接,所述转轴远离双轴电机的一端设置有捕蚊拍,所述捕蚊拍的内部设置有导电网,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自动捕蚊的优点,达到了无味、无毒、无烟杀蚊的目的,提高了捕蚊装置的捕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捕蚊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捕蚊灭蚊方法一般包括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常见的化学方法使用蚊香片或蚊香液进行灭蚊,灭蚊范围有限,一般仅适用于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进行灭蚊,而且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常见的物理方法则是人工使用电蚊拍进行灭蚊,使用不便,且灭蚊效率低,因此设计一种新型捕蚊器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提高整体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蚊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捕蚊器,包括托盘和捕蚊装置主体,所述捕蚊装置主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风扇,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透气孔,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控制按钮和指示灯,所述第三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第三壳体的左右两侧且位于矩形槽的内部安装有格栅,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对称设置有隔板,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且相对于格栅的位置处设置有LED发光灯块,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且位于隔板的内侧设置有双轴电机,所述第三壳体正面和背面的中心处均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内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延伸至第三壳体内部的一端与双轴电机连接,所述转轴远离双轴电机的一端设置有捕蚊拍,所述捕蚊拍的内部设置有导电网。
优选的,所述托盘的顶部并且位于捕蚊装置主体底部的拐角处相对应设置有固定座。
优选的,所述捕蚊装置主体的外侧设置有插头。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吸蚊熏香,所述吸蚊熏香为艾蒿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风扇、LED发光灯块、双轴电机和导电网与控制按钮均通过导线连接,且连接的方式为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由艾蒿材质制作而成的吸蚊熏香,可使在捕蚊器范围以内的蚊虫受到香薰的吸引而飞向捕蚊装置主体,同时LED发光灯块会发出暗色的光亮,通过利用蚊虫的趋光性,更加确保蚊虫能朝着捕蚊装置主体飞去,提高了捕蚊器的捕蚊效果,实用性强。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带有导电网的捕蚊拍,在蚊虫靠近捕蚊装置主体的周围后,直接被导电网的直流电电死,且在双轴电机的作用下,使捕蚊拍可以旋转,增加了捕蚊的范围,达到了无味、无毒、无烟的有效杀蚊,提高了捕蚊装置的捕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壳体内部结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彦强,未经曹彦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441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压容器失稳实验的教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广告幕布安装的行走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