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工位内高压成型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040968.2 | 申请日: | 2021-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63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飞;王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近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工位内 高压 成型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工位内高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上型腔,下型腔,左推头,右推头,其中,在上模板的下端具有上型腔,在下模板的上端具有下型腔,上型腔与下型腔相互对合构成型腔,在所述型腔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左推头和右推头。本实用新型可对管件上要求的特殊形状和平面通过模具进行自动成型,无需分次加工。该模具节省了分次加工的模具投入,更节省了大量的加工时间,使模具的成型能力最大化,解决了单一模具存在成型瓶颈的问题,为类似的产品成型工艺提供数据。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管件多区域成型,其成型效果好且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工位内高压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管件往往需加工出特定走向,尽管成型方法有很多,但对于不规则走向的产品一般采用模具成型。
目前,传统成型工艺单一,并且成型加工存在瓶颈,浪费大量的加工时间和模具投入,也造成工件成型效果不理想,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多工位内高压成型模具,以解决常规模具成型效果不理想,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工位内高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上型腔,下型腔,左推头,右推头,其中,在上模板的下端具有上型腔,在下模板的上端具有下型腔,上型腔与下型腔相互对合构成型腔,在所述型腔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左推头和右推头。
作为优选,在所述型腔的内部具有压弯部位。
作为优选,在所述型腔的内部具有斜契(所述斜契是具有伸缩进给功能的、端面倾斜的凸块)。
本实用新型的运行过程如下:
1、将管件放入模具型腔;
2、启动设备模具闭合对管件进行压弯加工;
3、模具闭合时带动两侧斜契机构向型腔内滑移对管件进行压扁加工;
4、模具两侧推头顶入管件完成管件端口定径和对管件的密封;
5、向管件内部进行充液使管件膨胀与模具型腔贴合,完成异形部位的成型加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工位内高压成型模具。该模具可对管件上要求的特殊形状和平面通过模具进行自动成型,无需分次加工。该模具节省了分次加工的模具投入,更节省了大量的加工时间,使模具的成型能力最大化,解决了单一模具存在成型瓶颈的问题,为类似的产品成型工艺提供数据。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管件多区域成型,其成型效果好且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待加工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视图;
图6是加工后管件的立体图;
图中:
1、上模板2、下模板3、上型腔4、下型腔5、左推头6、右推头7、压弯部位8、斜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近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长春近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409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构稳定的液压焊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防砸道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