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井隐蔽水害危险源效应实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39425.9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23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朱敬宾;徐鲁勤;王经明;王锦鹏;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9B25/06 | 分类号: | G09B25/06;G01V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文丽 |
地址: | 10010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井 隐蔽 水害 危险源 效应 实验 系统 | ||
1.一种矿井隐蔽水害危险源效应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实验平台,所述实验平台包括沙槽,所述沙槽的内部设有物理模型;所述沙槽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对应设有含水层进水口和含水层出水口,所述含水层进水口与含水层供水箱相连通,所述含水层出水口与含水层排水箱相连通;所述沙槽的前侧壁上设有多个测压口以及一个危险源进水口,所述沙槽的外部设有与所述测压口一一对应的多个测压管,各所述测压口分别与各所述测压管对应连接,所述危险源进水口与危险源供水箱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隐蔽水害危险源效应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模型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板隔水层、含水层和顶板隔水层,所述含水层中设有危险源结构,所述危险源结构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隔水层、所述底板隔水层对应连接;其中,所述危险源结构为导水陷落柱或导水断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井隐蔽水害危险源效应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水层中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线缆的一端相连,所述沙槽的前侧壁上设有传感器线缆通孔,所述温度传感器线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传感器线缆通孔与数据采集仪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井隐蔽水害危险源效应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水层包括检测区和非检测区,所述检测区设有多个检测点,在各所述检测点处分别设有所述温度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井隐蔽水害危险源效应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含水层中靠近所述沙槽的左侧壁的位置处设有进水端砾石带,在所述含水层中靠近所述沙槽的右侧壁的位置处设有排水端砾石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矿井隐蔽水害危险源效应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危险源进水口和所述测压口均设置于所述沙槽的前侧壁底部,且所述危险源进水口设置于所述沙槽的前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多个所述测压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危险源进水口的左右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矿井隐蔽水害危险源效应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含水层供水箱的外侧壁上部设有第一溢流槽,所述含水层供水箱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泄孔,所述第一排泄孔与所述第一溢流槽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矿井隐蔽水害危险源效应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含水层排水箱的外侧壁上部设有第二溢流槽,所述含水层排水箱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泄孔,所述第二排泄孔与所述第二溢流槽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矿井隐蔽水害危险源效应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含水层排水箱的外侧壁上部还设有第三溢流槽,所述危险源进水口和所述危险源供水箱之间通过所述第三溢流槽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矿井隐蔽水害危险源效应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测压口处分别连接有放水管,所述放水管上设有放水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未经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3942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旋转光杆密封器
- 下一篇:一种特种机器人专用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