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电站并网运行防倒送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38829.6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44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韩文博;韩念琛;沈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国电南自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G3/32 | 分类号: | H02G3/32;F16F15/067;H02J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保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4 | 代理人: | 尹莹莹 |
地址: | 2100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站 并网 运行 送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电站并网运行防倒送电装置,涉及防倒送电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一组卡槽,每个所述卡槽的内部均卡接有卡块,每个所述卡块与卡槽之间均设置有相对称的第一卡接组件,每个所述卡块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它能够通过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卡接组件之间的配合设置,在安装和拆卸时,拉动或松开第三限位板,能够使卡杆脱离第二卡孔或者与第二卡孔相卡接,即可完成对导线的安装或拆卸,能够使该装置在对导线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操作更加简单,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倒送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光伏电站并网运行防倒送电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电站是一种新型能源,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家也正在大力推广光伏电站的应用,以减少石化能源的利用,减少碳排放,进而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然而当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向负载供电运行时,在某些运行条件下,如果控制不善,光伏电站会向电网倒送电,从而对电网的运行维护产生危害,需要利用防倒送电装置实现对电路的保护。
但是现有的光伏电站并网运行防倒送电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快速的对线束进行固定和拆卸,安装和拆卸的过程比较繁琐,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另外,现有的光伏电站并网运行防倒送电装置在使用时,不能根据导线的直径大小来调节卡箍直径大小,适配性较差,降低了光伏电站并网运行防倒送电装置的实用性。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光伏电站并网运行防倒送电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光伏电站并网运行防倒送电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电站并网运行防倒送电装置,包括底板和防倒送电装置本体,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一组卡槽,每个所述卡槽的内部均卡接有卡块,每个所述卡块与卡槽之间均设置有相对称的第一卡接组件,每个所述卡块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每个所述第一夹板均通过转轴铰接有第二夹板,每个所述第一夹板的内部均安装有弧形承载板,每个所述弧形承载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板,每个所述弧形承载板与第一夹板之间均设置有一组减震机构,每个所述第二夹板的上表面均安装有调节组件,每个所述第一夹板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每个所述第二夹板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端均贯穿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并延伸至第一连接板的下方,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面均安装有第二卡接组件,所述防倒送电装置本体正面的下部转动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连接螺杆,所述防倒送电装置本体的正面开设有穿线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接组件包括第一卡孔和圆孔,所述第一卡孔开设于卡块的外表面,所述圆孔开设于卡槽的内壁,所述圆孔的内壁开设有相对称的限位槽,所述圆孔的内部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槽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右侧面滑动连接有卡球,所述卡球的外表面与第一卡孔的内壁相卡接,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于圆孔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圆槽,所述圆槽开设于第一夹板的内部,所述圆槽的内部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端贯穿第一夹板并延伸至第一夹板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端与弧形承载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于圆槽的内底壁。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开设于第二夹板的上表面,所述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延伸至第二夹板的内部,所述螺纹杆的下方设有弧形夹板,所述弧形夹板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轴承,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与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夹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国电南自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南京国电南自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388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