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足下垂足内翻矫形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34535.6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94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黄春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王山 |
地址: | 20013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足下 垂足内翻 矫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足下垂足内翻矫形器,包括足部支撑板和小腿固定套,所述小腿固定套设在足部支撑板的上方,所述足部支撑板上端面位于足跟的边缘设有脚踝壳,所述足部支撑板的上端面设有包裹装置,转动自锁滚轮A,在调节绳A的传动下,能够对足部支撑板和小腿固定套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能够矫正足下垂,转动自锁滚轮B,在调节绳B的作用下,能够使足部支撑板和小腿固定套前后角度进行调整,能够矫正足内翻,在调节角度时,通过调节杆A、调节杆B、调节块、半球调节腔和调节球的配和,能够使足部支撑板和小腿固定套调节角度时,也一直连接在一起,不发生脱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足部矫形器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足下垂足内翻矫形器。
背景技术
足下垂是骨外科体征之一。患者坐位,两下肢自然悬垂,如见足处于跖屈位且完全不能主动背屈与内、外翻,则为足下垂。本征可见于坐骨神经麻痹和腓总神经麻痹。前者所致本征,足趾既不能背屈,也不能跖屈;而后者所致本征,足趾可跖屈;据此可鉴别二者。另外本征还可见于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与下肢瘫痪等;足内翻畸形是跟舟骰关节呈半脱位状态,使足固定于一种内收、旋后内翻姿势。初生婴儿一侧或双侧足跟较小,前足内收、内翻、足内侧皮纹增多、足外侧和背侧拉紧变薄,足跟不能放平如马蹄状,这就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足内(外)翻多由于胎儿足部在宫内受压而长期处于某种异常姿势造成形状异常。有遗传因素,属于多基因遗传,临床中现有足下垂矫形器普遍存在功能单一,且患者康复收效较差的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足下垂足内翻矫形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足下垂足内翻矫形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临床中现有足下垂矫形器普遍存在功能单一,且患者康复收效较差的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足下垂足内翻矫形器,包括足部支撑板和小腿固定套,所述小腿固定套设在足部支撑板的上方,所述足部支撑板上端面位于足跟的边缘设有脚踝壳,所述足部支撑板的上端面设有包裹装置,所述小腿固定套为半包小腿固定套,所述小腿固定套上且位于开口处等距设有多个用于固定的固定带,所述脚踝壳的外部两侧对称设有调节杆A,所述调节杆A远离足部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远离调节杆A的端面设有半球调节腔,所述小腿固定套的外表面对称设有调节杆B,所述调节杆B靠近足部支撑板的端面设有调节球,所述调节球转动连接在半球调节腔内,所述足部支撑板上端面且远离脚踝壳的一侧对称连接有调节绳A,所述小腿固定套的外表面上对称设有自锁滚轮A,所述调节绳A远离足部支撑板的一端与自锁滚轮A连接,所述小腿固定套的外表面上对称设有自锁滚轮B,所述脚踝壳外侧壁的两侧对称连接有调节绳B,所述调节绳B远离脚踝壳的一端与自锁滚轮B连接。
优选的,所述包裹装置包括包裹套,所述包裹套对称设足部支撑板的上端面,2个所述包裹套通过魔术贴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足部支撑板上活动连接有足部矫形板,所述小腿固定套内活动连接有腿部矫形板。
优选的,所述脚踝壳的外表面两侧对称设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通过螺栓连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位于固定壳外侧的端面与调节杆A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脚踝壳的外表面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辅助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足下垂足内翻矫形器,转动自锁滚轮A,在调节绳A的传动下,能够对足部支撑板和小腿固定套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能够矫正足下垂,转动自锁滚轮B,在调节绳B的作用下,能够使足部支撑板和小腿固定套前后角度进行调整,能够矫正足内翻,在调节角度时,通过调节杆A、调节杆B、调节块、半球调节腔和调节球的配和,能够使足部支撑板和小腿固定套调节角度时,也一直连接在一起,不发生脱离,使足下垂矫形器不再功能单一,且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升降块和固定壳之间移动,能够足部支撑板和小腿固定套之间的距离,应用于不同的使用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345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火试验炉液体介质节能换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方便拖动的箱包拉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