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34421.1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64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于兆波;姜新新;肖田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08 | 分类号: | E04C5/08;E04C5/12;E04C5/03 |
代理公司: | 无锡风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61 | 代理人: | 单虎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强型 粘结 预应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包括外保护套和预应力钢绞线,外保护套覆盖在预应力钢绞线外部,且预应力钢绞线的直径为15.2‑28.6mm,由7根直径相同或19根直径不同的钢丝捻制而成,预应力钢绞线与外保护套之间均设有若干个三角框型加强筋,外保护套与预应力钢绞线之间填充设有缓凝粘合剂,外保护套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环形加强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三角框型加强筋、环形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等,当缓粘结预应力筋长期承受较大的荷载时,可以实现缓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形成强效、持久的咬合嵌固作用,从而解决了预应力筋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保证预应力筋在缓凝粘合剂未完全粘结时具有足够承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
背景技术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是近年来建筑领域发展的一项新结构技术,其核心是将预应力钢绞线、缓凝粘合剂和塑料外保护套经现代生产工艺制备得到缓粘结预应力筋,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预应力技术中的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和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但是现有的缓粘结预应力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保护套和预应力钢绞线自身的性质,因此缓凝粘合剂在未彻底粘结时,预应力筋其自身的承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加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加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包括外保护套和预应力钢绞线,所述外保护套覆盖在所述预应力钢绞线外部,且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直径为15.2-28.6mm,由7根直径相同或19根直径不同的钢丝捻制而成,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与所述外保护套之间均设有若干个三角框型加强筋,所述外保护套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之间填充设有缓凝粘合剂,所述外保护套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环形加强筋,多个所述环形加强筋中间处共同固定连接有横向加强筋。
优选地,每相邻两个所述环形加强筋之间的间距为8-12mm,且所述环形加强筋自身的宽度为4-8mm。
优选地,所述环形加强筋的内径大小与所述外保护套的外径大小相同。
优选地,所述缓凝粘合剂的材质为固化周期在6-24个月的环氧树脂胶粘剂。
优选地,所述三角框型加强筋、环形加强筋以及横向加强筋均采用冷轧钢材制成。
优选地,所述横向加强筋具体数量为两条,所述横向加强筋呈弧状且沿所述外保护套的长度方向分布。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三角框型加强筋,可以对预应力钢绞线和外保护套内的缓凝粘合剂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并且三角框型自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因此可以一定幅度地提升预应力筋的承载力,从而初步解决缓凝粘合剂未粘结时预应力筋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2、通过设置环形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当缓粘结预应力筋长期承受较大的荷载时,相比于单纯的外保护套刻痕,环形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的存在使得预应力筋更能实现其与混凝土形成强效、持久的咬合嵌固作用,从而进一步解决了预应力筋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加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加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加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保护套;2、预应力钢绞线;3、缓凝粘合剂;4、三角框型加强筋;5、环形加强筋;6、横向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344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