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和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31159.5 | 申请日: | 202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44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张亮亮;刘鸿;韩东成;范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朱鸿雁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特征 采集 识别 系统 终端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和终端设备,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包括成像子系统和采集识别子系统,成像子系统包括成像模块和检测模块,成像模块包括显示器、光学组件,检测模块用于发送采集触发信号;采集识别子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图像存储模块和图像处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图像采集单元、照明单元和控制单元,照明单元响应于采集触发信号启动照明,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响应于采集触发信号采集空中目标区域内目标物体的图像信息;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将根据图像信息获得生物特征信息或识别用户身份。该采集识别系统的操作方式更加方便,且可以避免用户操作时接触设备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纹识别系统通过采用接触式的光学传感器或电容传感器,以采集指纹图像,使用基于细节点匹配算法进行指纹匹配。其中,细节点匹配算法对指纹图像的质量十分敏感,但是,基于接触式传感器的指纹图像采集设备无法保证图像质量,有采集指纹面积小、分辨率低、特征点不足等缺点。此外,该方式依赖于手指和指纹传感设备之间的物理接触,但将手指放在扫描仪上的使用要求也引起了用户对卫生的担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该采集识别系统的操作方式更加方便,且可以避免用户操作时接触设备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出一种终端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包括包括成像子系统和采集识别子系统,成像子系统包括成像模块和检测模块,所述成像模块包括用于显示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的引导画面的显示器、用于将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的引导画面在空中目标区域成像显示的光学组件和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与所述显示器连接;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空中目标区域存在目标物体且所述目标物体与所述引导画面交互姿态符合所述引导画面中的引导姿态时,发送采集触发信号;采集识别子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图像存储模块和图像处理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图像采集单元、照明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所述照明单元和所述主控单元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采集触发信号采集所述空中目标区域内目标物体的图像信息,所述照明单元响应于所述采集触发信号启动照明;图像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生物特征信息;图像处理模块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图像存储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信息获得生物特征信息或识别用户身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基于成像子系统和采集识别子系统结合的架构,即将空中成像和非接触生物特征识别系统进行结合,实现对用户生物特征的非接触采集识别的目的,以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光学组件将显示器显示的引导画面成像至空中目标区域,用户触摸空中目标区域的引导画面,即可触发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图像信息采集识别,无需设置额外的限制用户操作装置,且在采集识别的过程中无需接触到设备本体,从而使得用户在进行非接触生物特征采集识别操作时更加安全、高效;以及,设置照明单元以对目标物体进行照明,可以增强目标物体图像中脊线的对比度和清晰度,提高采集图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照明单元为所述显示器的背光组件;所述主控单元,还用于响应于所述采集触发信号控制所述显示器的背光组件以预设模式发射照明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照明单元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的光源侧,且与所述显示器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器的表面设置有漫反射层;所述照明单元的照射面朝向所述显示器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照明单元的照射面朝向所述空中目标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照明单元包括一个环形或圆形光源,或者,所述照明单元包括多个照射面朝向所述空中目标区域的光源,多个所述光源以预设间隔角度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311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和终端设备
- 下一篇:耐热监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