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熔板用钻针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29625.6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69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朱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常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0 | 分类号: | B23B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熔板用钻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针装置领域,尤其涉及喷熔板用钻针。所述钻刃部以回转轴线为中心在钻刃部的外周面螺旋形成一前一后的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所述第一排屑槽的螺旋角大于第二排屑槽的螺旋角;双螺旋槽角度设计、小刀尖角设计,使钻针前端刚性加大,便于加速进刀,后端排屑顺畅,加速切削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针装置领域,尤其涉及喷熔板用钻针。
背景技术
熔喷板微孔在加工时一般采用传统的电加工和普通PCB微钻加工,这两种加工方式存在精度低、效率低、进刀阻力大、排屑不畅、刀具刚性差、易断钻等缺点。因此,开发机加工行业微型孔使用的钻针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精度高、排屑顺畅的喷熔板用钻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喷熔板用钻针,包括钻柄以及与钻柄连接的钻针,所述钻针包括与钻柄连接的钻刃部和前端的钻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刃部以回转轴线为中心在钻刃部的外周面螺旋形成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所述第一排屑槽的螺旋角大于第二排屑槽的螺旋角。
所述第一排屑槽的长度为1.0mm~1.2mm。
所述第一排屑槽的螺旋角为28°,第二排屑槽的螺旋角为35°。
所述钻针的芯厚为0.08mm-0.15mm。
所述钻针钻尖部的钻尖角为120°。
所述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均由钻刃的尖端向钻柄处螺旋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双螺旋槽角度设计、小刀尖角设计,使钻针前端刚性加大,便于加速进刀,后端排屑顺畅,加速切削排出。使钻针整体保持高刚性、高锋利性。刀尖角变小,便于下钻,易断屑,不易粘刀,适合不锈钢材料粘刀的特点所开发。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钻柄,2为钻针,3为钻刃部,4为钻尖部,5为第一排屑槽,6为第二排屑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喷熔板用钻针,包括钻柄1以及与钻柄连接的钻针2,所述钻针包括与钻柄连接的钻刃部3和前端的钻尖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刃部以回转轴线为中心在钻刃部的外周面螺旋形成一前一后的第一排屑槽5和第二排屑槽6,所述第一排屑槽的螺旋角B1大于第二排屑槽的螺旋角B2。钻针沟槽有两段螺旋槽角度,主要目的使钻针前端刚性加大,便于加速进刀,后端排屑顺畅,加速切削排出,使钻针整体保持高刚性、高锋利性,不易断刀。
所述第一排屑槽的长度L2为1.0mm~1.2mm。
所述第一排屑槽的螺旋角B1为28°,第二排屑槽的螺旋角B2为35°。采用双螺旋角设计,前端螺旋角28°,后端螺旋角35°。改变钻孔排屑角度,加快钻屑排出速度。
所述钻针的芯厚W为0.08mm-0.15mm。芯厚加大,确保钻针刚性,下钻时不易折断。
所述钻针钻尖部的钻尖角θ为120°。钻尖角变小,便于下钻,易断屑,不易粘刀。
所述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均由钻刃的尖端向钻柄处螺旋延伸。第一排屑槽向钻柄处螺旋延伸过程中,螺旋角逐渐变大。
所述刀柄夹持端设有耐磨涂层。耐磨涂层可以采用TiN等,使刀柄夹持端使用寿命更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常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常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296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