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跨径钢结构拱桥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017772.1 | 申请日: | 2021-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47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 发明(设计)人: | 田连民;渠凯;朱庆庆;侯兆隆;朱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北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4/00 | 分类号: | E01D4/00;E01D19/00;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果之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崔金;朱静谦 |
| 地址: | 101149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跨径 钢结构 拱桥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大跨径钢结构拱桥,包括桥面、侧拱肋、中间拱肋,所述桥面的下方两侧设有过渡墩柱,所述中间拱肋、侧拱肋位于所述桥面的两侧,所述中间拱肋的两端与所述侧拱肋连接,所述侧拱肋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渡墩柱连接,所述中间拱肋、侧拱肋连接处设有中间三角区结构,所述侧拱肋与过渡墩柱连接处设有侧三角区结构。通过在拱肋及拱座之间设置三角区结构,不仅能够将邻近拱肋进行连接、增加整体稳定性,还能通过拱肋抵消一部分水平分力,且给拱座增加一个垂直方向的分力,进一步优化拱座的整体稳定性。并通过侧边上肢拱、中间上肢拱将相邻两起伏较大的拱肋进行连接,增加了曲线的平滑性和美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公路工程桥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跨径钢结构拱桥。
背景技术
随着拱桥技术在国内的不断发展,为了提供钢结构拱桥的跨越能力,拱桥的跨径和连拱数量在逐步提高。传统的中承式钢结构拱桥结构如下图所示,拱肋受力通过拱座结构抵消和传递,这样的缺点为:
(1)随着拱桥跨径的增加,拱座受到的荷载越来越大,拱肋产生的横向水平分力只能通过拱座进行抵消,拱座处受力太大容易产生质量病害。
(2)各拱肋项目独立,整体稳定性较差。
(3)拱座线形上下起伏太大,缺乏一定的美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跨径钢结构拱桥,通过将其与邻近拱肋及拱座进行连接,增加桥梁整体稳定性。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跨径钢结构拱桥,包括桥面、侧拱肋、中间拱肋,所述桥面的下方两侧设有过渡墩柱,所述中间拱肋、侧拱肋位于所述桥面的两侧,所述中间拱肋的两端与所述侧拱肋连接,所述侧拱肋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渡墩柱连接,所述中间拱肋、侧拱肋连接处设有中间三角区结构,所述侧拱肋与过渡墩柱连接处设有侧三角区结构。
优选地,所述中间三角区结构包括与侧拱肋的拱脚、中间拱肋的拱脚相连接的中间上肢拱,所述中间上肢拱、拱脚之间还连接有侧边加强筋,所述中间上肢拱与所述拱座之间设有中间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侧三角区结构包括与侧拱肋的拱脚、下肢拱相连接的侧边上肢拱,所述中间上肢拱、拱脚之间还连接有侧边加强筋,所述侧边上肢拱与所述拱座之间设有中间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中间上肢拱呈凹弧形状,所述侧边上肢拱呈斜坡状。
优选地,所述桥面下设有数个拱座,所述下肢拱、拱脚均与所述拱座连接。
优选地,所述桥面与所述中间拱肋、侧拱肋间设有若干个吊杆,所述吊杆由镀锌平行钢丝束组成。
优选地,所述过渡墩柱、拱座的下方设有设有灌注桩基础,所述拱座为凸型实体墩。
优选地,所述拱座与所述灌注桩基础之间设有矩形承台,所述拱座直径9-10m,所述矩形承台的直径11m-13m,所述矩形承台厚度4-5m。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拱肋及拱座之间设置三角区结构,不仅能够将邻近拱肋进行连接、增加整体稳定性,还能通过拱肋抵消一部分水平分力,且给拱座增加一个垂直方向的分力,进一步优化拱座的整体稳定性。并通过侧边上肢拱、中间上肢拱将相邻两起伏较大的拱肋进行连接,增加了曲线的平滑性和美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跨径钢结构拱桥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侧三角区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中间三角区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北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北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177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仿生夹持作物打顶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观察且调节压力的袖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