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土豆加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017106.8 | 申请日: | 2021-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29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彭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珙县露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L19/12 | 分类号: | A23L19/12;A23P3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445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土豆 加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豆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功能土豆加工装置,针对现有的土豆在使用过程中,部分使用需要将土豆压成泥,传统的压泥往往通过人工或者机器进行压泥,但是压泥往往不够彻底,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压泥处理,降低了实用性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加工箱,加工箱的顶端侧壁固定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顶端侧壁固定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一连接轴,加工箱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有第二支撑板;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土豆加工进行快速压泥处理,通过对土豆进行研磨和反复捶打,对土豆进行压泥处理,而且研磨和捶打进行联动设置,降低了成本,整体提高了压泥效果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土豆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名山药蛋、洋芋、洋山芋、洋芋头、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阳芋、地蛋、土豆等。马铃薯在不同国度,名称称谓也不一样,如美国称爱尔兰豆薯、俄罗斯称荷兰薯、法国称地苹果、德国称地梨、意大利称地豆、秘鲁称巴巴等。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其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全的,在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马铃薯早就成为第二主食。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现有的土豆在使用过程中,部分使用需要将土豆压成泥,传统的压泥往往通过人工或者机器进行压泥,但是压泥往往不够彻底,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压泥处理,降低了实用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土豆加工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土豆加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土豆加工装置,包括加工箱,所述加工箱的顶端侧壁固定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顶端侧壁固定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一连接轴,所述加工箱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顶端侧壁转动连接有研磨体,研磨体的顶端与第一连接轴的底端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端侧壁开设有对称设置的出料口,所述加工箱的底端侧壁固定有对称设置的三角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端侧壁固定有对称设置导向板,导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垂直设置,所述导向板之间滑动连接有压板,压板的顶端侧壁安装有与第二支撑板底端侧壁固定的复位弹簧,其中一个三角板上开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内部滑动套装有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的一端延伸至压板上方固定有凸轮。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轴远离凸轮的一端延伸至加工箱外部固定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加工箱的一侧外壁固定有对称设置的固定板,固定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轴。
优选的,所述加工箱的一侧外壁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接轴,第四连接轴的一端延伸至加工箱内部固定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侧壁紧配合套接有第三锥齿轮,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之间啮合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四连接轴远离第二锥齿轮的一端固定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连接轴的外侧壁紧配合套接有第五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
优选的,所述第五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之间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六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之间啮合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工箱的底端侧壁固定有出料管,出料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挡柱,且挡柱的底端延伸至出料管外部固定有旋转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珙县露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珙县露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171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