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盐池储能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14404.1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18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谨奕;王含;白宁;张玮;李京浩;郭霄宇;韩雨辰;王绪伟;董博;张国强;张晰朋;姜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G6/06 | 分类号: | F03G6/06;F01K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柯婷婷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盐池 发电 系统 | ||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太阳能盐池储能发电系统,其中,该太阳能盐池储能发电系统包括集热器、太阳能盐池和朗肯循环发电装置,其中,太阳能盐池包括上对流层、非对流层和储热层;太阳能盐池的储热层设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分别与集热器、朗肯循环发电装置相连,用于将集热器的第一热能提供至朗肯循环发电装置;第二换热器与朗肯循环发电装置相连,用于将太阳能盐池的第二热能提供至朗肯循环发电装置;朗肯循环发电装置用于基于第一热能和第二热能进行发电。本申请的太阳能盐池储能发电系统,能够保证发电过程连续运行,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储热成本,提高系统综合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盐池储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一种储能发电技术。在储能阶段,通过太阳能集热装置收集太阳辐射能或者收集并储存太阳辐射能;在发电阶段,通过各种类型的热力循环发电系统进行发电或者发电及供热,适用于太阳能高效利用、清洁供暖等领域。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CN202010259860.2,公开了一种地热能与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的热电联供系统,包括由闪蒸分离器、蒸发器、二级预热器、膨胀机和发电机构成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闪蒸分离器的入口与生产井相连,其出口I经过二级预热器的第一管路后连接回灌井,其出口II连接回灌井;膨胀机的排气口依次经过二级预热器的第二管路和蒸发器的第二管路后连接膨胀机的入口;蒸发器的第一管路与蓄热器的第二管路相连而形成循环回路;该蓄热器的第一管路与太阳能集热器相连而形成循环回路;膨胀机连接发电机。该方案通过太阳能结合地热能发电系统,系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主要原因包括:1)采用相变蓄热的成本较高;2)膨胀机入口温度通过地热耦合太阳能得以提高,系统成本较高;3)膨胀机排气通过换热器放热,用于加热热用户所需热水,降低了冷端损失,但是考虑到换热器的端差损失,膨胀机的排气温度仍然较高,系统的发电效率较低。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以便提高系统发电效率和综合能源利用率。
申请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太阳能盐池储能发电系统,能够保证发电过程连续运行,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储热成本,提高系统综合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太阳能盐池储能发电系统,包括集热器、太阳能盐池和朗肯循环发电装置,其中,所述太阳能盐池包括上对流层、非对流层和储热层;所述太阳能盐池的储热层设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分别与所述集热器、所述朗肯循环发电装置相连,用于将所述集热器的第一热能提供至所述朗肯循环发电装置;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朗肯循环发电装置相连,用于将所述太阳能盐池的第二热能提供至所述朗肯循环发电装置;所述朗肯循环发电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热能和所述第二热能进行发电。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工质泵,所述第一工质泵与所述集热器相连,用于将集热工质传送至所述集热器。
可选的,所述朗肯循环发电装置包括第二工质泵、蒸发器、再热器、凝汽器、膨胀机和发电机,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所述再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二工质泵、所述蒸发器、所述再热器、所述膨胀机和所述凝汽器依次串联,形成循环;所述膨胀机与所述发电机相连;所述再热器接收所述第一热能,所述蒸发器接收所述第二热能,所述第一热能和所述第二热能通过所述膨胀机传递至所述发电机,以使所述发电机发电。
可选的,所述朗肯循环发电装置还包括热用户,所述热用户分别与所述凝汽器、所述太阳能盐池的上对流层相连。
可选的,所述太阳能盐池的上对流层内设有流量分配器。
可选的,所述太阳能盐池的上对流层还设有冷却水滤网,所述冷却水滤网与所述凝汽器相连。
可选的,所述朗肯循环发电装置还包括冷却水泵,所述冷却水滤网与所述凝汽器通过所述冷却水泵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144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电联供系统
- 下一篇:一种航空线缆用黑色PET编织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