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文工程用水位监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014355.1 | 申请日: | 2021-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00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常威;王宗星;项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地水工环勘查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 主分类号: | G01F23/00 | 分类号: | G01F2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文 工程 水位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文工程用水位监测装置,具体涉及水文工程水位监测领域,包括水位监测器,水位监测器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机构,第一固定机构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二固定机构;第一固定机构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焊接有限位套筒,限位套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型支撑板,限位套筒远离连接型支撑板的一侧焊接有多个连接型固定条,限位套筒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支撑柱柱。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限位套筒固定套在监测杆外壁,使橡胶型贴合垫牢固贴附在监测杆的外壁,从而提升水位监测器的安装便捷性,同时通过将连接型支撑板固定安装在监测杆的一端,从而提升安装的牢固性,更加利于实际安装和监测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文工程水位监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文工程用水位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水位观测内容包括河床变化,流势,流向,分洪,冰情,水生植物,波浪,风向,风力,水面起伏度,水温和影响水位变化的其他因素,必要时,还测定水面的比降,水位是水体在某一地点的水面离标准基面的高度,标准基面有两类,一为绝对基面,指国家规定的,作为高程零点的某一海平面,其他地点的高程均以此为起点,中国规定黄海基面为绝对基面,另一种为假定基面,指为计算水文测站水位或高程而暂时假定的水准基面,常采用河床最低点以下一定距离处作为本站的高程起点,常在测站附近设有国家水准点,或者在一时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使用。
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以至于在自然环境下,城市内的水文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需要水文管理部门加强城市水文监测工作,传统的监测方式多采用专业的水位监测装置进行水位监测,一般监测装置多直接用螺栓将其固定在支撑杆上,在长期暴露在自然天气中,螺丝容易生锈滑丝,从而导致监测装置由于安装不稳,掉落损坏,影响监测装置的监测运行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文工程用水位监测装置,通过将限位套筒固定套在监测杆外壁,使橡胶型贴合垫牢固贴附在监测杆的外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文工程用水位监测装置,包括水位监测器,所述水位监测器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二固定机构;
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焊接有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型支撑板,所述限位套筒远离连接型支撑板的一侧焊接有多个连接型固定条,所述限位套筒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支撑柱,所述支撑板与限位套筒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橡胶型贴合垫,所述橡胶型贴合垫的一侧通过粘合剂固定安装有支撑型托举板,所述支撑型托举板远离橡胶型贴合垫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气囊。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囊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撞板,所述防撞板的顶部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气囊连接座,所述气囊连接座固定安装在气囊的两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套筒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套筒均通过连接型固定条相互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弧形托块,所述弧形托块焊接在限位套筒的底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套筒的外壁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型侧板,所述连接型侧板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柱远离弧形托块的一端。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限位套筒的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加固环,所述限位套筒的内壁焊接有多个加强筋。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型支撑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加固型安装座,所述支撑板与连接型支撑板均通过加固型安装座相互固定,所述连接型支撑板远离加固型安装座的一侧通过粘合剂固定安装有多个防滑胶垫。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套筒远离连接型固定条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环形连接罩,所述环形连接罩的外壁通过粘合剂固定安装有防滑胶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地水工环勘查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武汉中地水工环勘查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143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移动式大型扩声系统
- 下一篇:无水流传感器的水泵液体循环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