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浓缩机底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14031.8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63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曾永杰;卢方宏;杨晓东;张荣;史晓明;王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4 | 代理人: | 樊喜锋 |
地址: | 01401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缩 机底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浓缩机底流结构,包括呈圆周依次均匀分布的1号下矿口、2号下矿口、3号下矿口和4号下矿口,其中所述1号下矿口和2号下矿口为一组且共用一根底流管,所述3号下矿口和4号下矿口为一组且共用一根底流管,两组下矿口采用异侧的下矿口下矿,即1号下矿口、3号下矿口下矿或者4号下矿口、2号下矿口下矿,两个所述底流管上设置均设置有储矿箱且两个所述底流管共用一个储矿箱。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浓缩机底流结构,以解决现有下矿结构导致浓缩机下矿不均,从而导致的压力过高、提耙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选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浓缩机底流结构。
背景技术
浓缩机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煤炭等行业废水、废渣的处理工艺,对提高矿浆浓度和循环水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选矿作业中,为提高过滤脱水作业效率和保证浮选作业浓度,都需要提高矿浆浓度,保证下一步作业顺利进行。采用浓缩机对中矿、精矿、尾矿进行浓缩脱水处理,将矿浆浓度由20-30%提升至50-70%,可满足过滤机、浮选等作业对矿浆浓度的要求。浓缩机底流结构如图1、图2所示。
传统浓缩机下矿采用同侧管道的下矿方式。由于同侧下矿口走同一根底流管,末端下矿口与前端下矿口在下矿流速存在差异。在底流管道前端,下矿顺畅;末端下矿口则下矿较慢。浓缩机下矿不均,易造成浓缩机压力过高,频繁提耙影响生产运行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浓缩机底流结构,以解决现有下矿结构导致浓缩机下矿不均,从而导致的压力过高、提耙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浓缩机底流结构,包括呈圆周依次均匀分布的1号下矿口、2号下矿口、3号下矿口和4号下矿口,其中所述1号下矿口和2号下矿口为一组且共用一根底流管,所述3号下矿口和4号下矿口为一组且共用一根底流管,两组下矿口采用异侧的下矿口下矿,即1号下矿口、3号下矿口下矿或者4号下矿口、2号下矿口下矿,两个所述底流管上设置均设置有储矿箱且两个所述底流管共用一个储矿箱。
进一步的,所述储矿箱呈圆柱体或长方体。
进一步的,所述大角度下矿口的角度为1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采用异侧口下矿,可保证浓缩机下矿均匀,解决浓缩机同侧口下矿不均的压力过高、提耙问题;
2、加设的储矿箱可以实现异侧下矿口下矿自由切换而不用倒泵;同时底流泵倒泵也不影响两个异侧下矿运行方式,实现两两互为备用,生产运行更加稳定合理;
3、采用储矿箱对浓缩机底流进行暂存、混匀后,底流泵输送矿浆浓度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浓缩机底流结构主视图;
图2是背景技术中浓缩机底流结构俯视图;
图3是浓缩机底流传统下矿矿浆流向主视图;
图4是浓缩机底流传统下矿矿浆流向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浓缩机底流结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浓缩机底流结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1号下矿口;2、1号下矿口;3、1号下矿口;4、1号下矿口;5、底流管;6、储矿箱;7、阀门;8、除渣箱;9、浓缩机副耙;10、三通。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140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