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电化学电解废印刷电路板溶出金属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002391.6 | 申请日: | 2021-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00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何春林;赵健;李杰;藤田豊久;韦悦周;王开拓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1/00;C25B1/26;C25B9/17;C25B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 地址: | 530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电化学 电解 印刷 电路板 金属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印刷电路板处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应用于电化学电解废印刷电路板溶出金属的装置,包括有电解电源、阴极片、电解液、阴极电极、阳极片、溶出反应器、阳极电极、废印刷电路碎片、格栅板、搅拌器、气体管道、尾气管道、反应槽、小反应槽、进液口、排液口、出料口和尾气吸收槽,电解液液设置在反应槽内,阴极片安装在阴极电极底端,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设置在反应槽内,阳极片固定在阳极电极底端,溶出反应器设置在反应槽内,格栅板设置在溶出反应器内壁上和小反应槽内壁上,气体管道连通溶出反应器和小反应槽设置,进液口设置在反应槽侧壁顶端,排液口设置在反应槽侧壁底端,出料口设置在反应槽底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印刷电路板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化学电解废印刷电路板溶出金属的装置。
背景技术
稀贵金属作为一种重要物资资源,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电子信息、新材料、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资源开发速度快,资源总量日益减少,稀贵金属资源问题尤为突出。因此,二次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以1t废印刷电路板为例,当利用率达99%时,可提取400g黄金,200kg铜以及700kg聚酯。显然,实现这些稀贵金属的无害化、高值化回收利用,可极大填补我国稀贵金属资源缺口,促进我国稀贵金属资源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清洁、高效地回收废印刷电路板的稀贵金属成为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后期处理方法有常用传统方法,如焚化法、摇床分离法、湿法浸出等,以及改进方法、新技术方法,如温和提取技术、微生物浸出技术、微波辅助浸出法、电化学提取法等。这些方法对稀贵金属的溶出采用氰化钠、氰化钾等毒性强的药剂,不仅对环境,对人体健康都有危害。
其中,电化学提取法不仅可以处理废印刷电路板中的有色金属及稀贵金属,还表现出电能利用率高、环境友好、药剂无污染等优点,但目前用于电解废印刷电路板粉末的装置以普通的电解槽、阴阳极电极板、直流电电源为主,电解液多为酸溶液以及添加的氧化剂,这类种装置对稀贵金属溶出率低,效率不高,且无法充分利用氯离子在溶液中生成的氯气,故难以彻底的对固定在阳极的金属粉末进行电解浸出,电解效率较低。因此,需要一种较为温和、环保、安全且对稀贵金属浸出回收效率高的装置来解决。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应用于电化学电解废印刷电路板溶出金属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化学电解废印刷电路板溶出金属的装置,解决了目前用于电解废印刷电路板粉末的装置以普通的电解槽、阴阳极电极板、直流电电源为主,电解液多为酸溶液以及添加的氧化剂,这类种装置对稀贵金属溶出率低,效率不高,且无法充分利用氯离子在溶液中生成的氯气,故难以彻底的对固定在阳极的金属粉末进行电解浸出,电解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电化学电解废印刷电路板溶出金属的装置,包括有电解电源、阴极片、电解液、阴极电极、阳极片、溶出反应器、阳极电极、废印刷电路碎片、格栅板、搅拌器、气体管道、尾气管道、反应槽、小反应槽、进液口、排液口、出料口和尾气吸收槽,所述电解液液设置在反应槽内,所述阴极片安装在阴极电极底端,所述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设置在反应槽内,所述阳极片固定在阳极电极底端,所述溶出反应器设置在反应槽内,所述格栅板设置在溶出反应器内壁上和小反应槽内壁上,所述气体管道连通溶出反应器和小反应槽设置,所述进液口设置在反应槽侧壁顶端,所述排液口设置在反应槽侧壁底端,所述出料口设置在反应槽底部。
优选的,所述阳极电极安装在溶出反应器内且贯穿格栅板设置,所述废印刷电路碎片置于格栅板上部且和阳极片上下隔离。
优选的,所述阴极片和阳极片为铂片电极、石墨电极、钛电极中的一种,所述阴极片的面积为1×1cm,所述阳极片的面积是3×3cm,所述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的长度为13cm,所述阴极片和阳极片的厚度为0.05cm,所述阴极片和阳极片的机距离间隔在3-5c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023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