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材检测导热系数测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000715.2 | 申请日: | 2021-0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63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万坤;叶广新;乔永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坤;叶广新 |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G01N25/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17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材 检测 导热 系数 测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材检测导热系数测定装置,包括隔热箱体;所述隔热箱体底部通过螺纹联接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数量设置为四组;所述隔热箱体内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纳基隔热软毡;所述隔热箱体外部顶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部;所述隔热箱体内部左侧面通过型面连接设置有固定冷板;所述隔热箱体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侧面液压杆末端通过焊接连接有挤压热板;所述挤压热板底部通过型面连接设置有底部导轨;当装置内部温度低于外界温度时,通过温度检测头检测装置内部温度,与装置外部温度做对比,通过控制部启动补偿加热灯,使装置内外温度一致,减少装置外部温度对实验材料的影响,从而减小检测结果的偏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材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建材检测导热系数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又称为热导率。定义为单位温度梯度(在1m长度内温度降低1K)在单位时间内经单位导热面所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每米开尔文 [W/(m·K)],此处的K可用℃代替。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现已发展了多种,它们有不同的适用领域、测量范围、精度、准确度和试样尺寸要求等,不同方法对同一样品的测量结果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因此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是首要的,稳态法是经典的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测定方法,至今仍受到广泛应用。其原理是利用稳定传热过程中,传热速率等于散热速率的平衡状态,根据傅里叶一维稳态热传导模型,由通过试样的热流密度、两侧温差和厚度,计算得到导热系数。
经过检索例如专利号为CN210894181U的专利公开了导热系数测定仪,涉及建材检测设备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热系数测定仪在检测过程中热量散失导致检测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开口设置的箱体,所述箱体内部通过隔板分隔为检测仓和驱动仓;所述驱动仓远离隔板的内壁设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端部设有热保护炉;所述隔板穿设有供热保护炉插接的通孔;所述检测仓底端设有检测台,以及侧壁对称设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端部均设有夹板;所述检测台顶端设有热流传感器;所述热流传感器电性连接有控制单元;所述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热保护炉均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达到提高检测效率和减小检测误差的效果。
基于上述,目前常见的建材检测导热系数测定装置主要为箱型结构,一般未设置检测过程中用于热力补偿的结构,未设置减少外界温度对装置内部实验材料影响的结构,不能维持检测装置内部的温度平衡,容易使检测结果产生偏差。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建材检测导热系数测定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材检测导热系数测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常见的建材检测导热系数测定装置主要为箱型结构,一般未设置检测过程中用于热力补偿的结构,未设置减少外界温度对装置内部实验材料影响的结构,不能维持检测装置内部的温度平衡,容易使检测结果产生偏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材检测导热系数测定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建材检测导热系数测定装置,包括隔热箱体;所述隔热箱体底部通过螺纹联接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数量设置为四组;所述隔热箱体内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纳基隔热软毡;所述隔热箱体外部顶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部;所述隔热箱体内部左侧面通过型面连接设置有固定冷板;所述隔热箱体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侧面液压杆末端通过焊接连接有挤压热板;所述挤压热板底部通过型面连接设置有底部导轨;底部导轨底部固定连接有凹槽;所述挤压热板顶部通过型面连接设置有顶部导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冷板还包括有固定滑动板A、支撑体A、承接槽A;固定冷板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滑动板A;固定滑动板A数量设置为二组;固定滑动板A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体A;支撑体A侧面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承接槽A。
进一步的,所述承接槽A侧面通过型面连接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底部设置有冷板测温头;补偿加热灯通过电路与控制部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坤;叶广新,未经万坤;叶广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007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胰岛素注射针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外墙用防火保温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