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门锁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78310.5 | 申请日: | 2021-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0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叶天雄;李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华橙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63/04 | 分类号: | E05B63/04;E05B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成荣强 |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门锁 结构 | ||
本发明请求保护的门锁结构,包括面板、及换向座,面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换向座上;换向座上设有挡板,挡板与换向座设置为一体式,并位于换向座与面板之间,且挡板与换向座、面板配合并共同围成具有开口的执手容腔;其中,在换向座转动换向时,挡板随着换向座整体转动,以改变开口的朝向。本发明将挡板集成在换向座上,并利用挡板与换向座、面板配合围成的执手容腔起到防夹手的功能,不仅具有简化结构,确保该门锁结构整体外在美观度的作用,而且也便于后续将该门锁结构安装至门体上;同时执手容腔上开口的朝向能够随同换向座的转动换向进行改变,使得该门锁结构能够适用于不同朝向开门的门体,具有扩充该门锁结构适用范围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锁具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门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锁具的不断发展,智能锁的执手形状已经从横向执手式衍变出了立式执手式和无执手形态智能锁具,同时伴随着带来了一种不可避免的夹手现象的产生,为此需要在满足外观的情况下的智能锁具上加装具有防护性措施的防夹手结构。
目前,现有的智能锁具上防夹手结构与锁具本体之间通常为分体式结构,防夹手结构需要在原有锁具本体上增加零件,这样不仅会破坏智能锁具外观的整体性,从而降低客户的体验感及同时增加上门安装人员的安装难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门锁结构。
一种门锁结构包括面板、及换向座,所述面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换向座上;所述换向座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换向座设置为一体式,并位于所述换向座与所述面板之间,且所述挡板与所述换向座、所述面板配合并共同围成具有开口的执手容腔;
其中,在所述换向座转动换向时,所述挡板随着所述换向座整体转动,以改变所述开口的朝向。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挡板合理的结构设置,将挡板集成在换向座上,并利用挡板与换向座、面板配合围成的执手容腔起到防夹手的功能,不仅具有简化结构,确保该门锁结构整体外在美观度的作用,而且也便于后续将该门锁结构安装至门体上;同时由挡板、面板及换向座共同围成的执手容腔上开口的朝向能够随同换向座的转动换向进行改变,使得该门锁结构能够适用于不同朝向开门的门体,具有扩充该门锁结构适用范围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包括第一围挡部、第二围挡部、及连接板部,所述第一围挡部与所述第二围挡部分居于所述换向座上靠近所述面板一端面的两侧,所述连接板部的两个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围挡部和所述第二围挡部。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第一围挡部、连接板部及第二围挡部的结构设置,具体实现该挡板的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锁结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贯穿所述第一围挡部和/或所述第二围挡部,并与所述面板连接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固定件的结构设置,具体实现该面板在换向座上的装配连接,以便于将面板安装至换向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件对称地分居于所述换向座的两侧。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固定件合理位置设置,使得换向座能够相对于面板转动180°后再用固定件进行连接,以满足用固定件连接面板与换向座的使用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上设有旋转部,所述换向座上设有旋转配合部,所述旋转配合部与所述旋转部配合,且所述换向座能够通过所述旋转配合部与所述旋转部之间的配合相对于面板转动180°。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旋转部与旋转配合部的结构设置,具体实现该换向座的转动换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部设置为所述面板上开设有的弧形槽,所述旋转配合部设置为所述换向座上设有的限位凸柱,所述限位凸柱贯穿所述弧形槽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华橙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华橙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783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驾驶双冗余电源系统
- 下一篇:一种配变能效综合检测移动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