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77788.6 | 申请日: | 2021-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0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勇;张军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鼎硕同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8/10 | 分类号: | B60L58/10;B60L58/12;B60L58/16;B60L50/64;B60L3/00;B60L3/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云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862 | 代理人: | 章明美;陈科恒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放电 节能 管理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包括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1)和电量及状态输出显示模块(21),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1),所述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1)包括外壳体(2),所述外壳体(2)的内部安装有电池组(5),所述电池组(5)包括多个车载单体电池(6),多个所述车载单体电池(6)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9),所述数据采集模块(9)与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1)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9)包括电压采集模块(11)、电流采集模块(12)和温度采集模块(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单体电池(6)的上端设置有上固定基座(7),所述车载单体电池(6)的下端安装有下固定基座(8),所述车载单体电池(6)与上固定基座(7)和下固定基座(8)均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9)包括接线口(10),所述数据采集模块(9)的输出端与电量及状态输出显示模块(21)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采集模块(13)包括测温元件(14),所述测温元件(14)与车载单体电池(6)的表面紧贴,所述车载单体电池(6)与测温元件(14)通过热传导胶粘剂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1)的下端安装有减震机构(15),所述减震机构(15)包括减震基座(16),所述减震基座(16)的内侧安装有减震基板(17),且减震基板(17)位于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1)的下端,所述减震基板(17)与减震基座(16)之间安装有若干减震弹簧(18),且减震基板(17)与减震基座(16)滑动连接,所述减震机构(15)下端的两侧均安装有安装基板(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基板(17)的上端设置有若干散热通孔(2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18)与减震基板(17)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减震弹簧(18)与减震基座(16)通过螺钉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1)包括上端盖(3),所述上端盖(3)上端的两侧均安装有连接端子(4)。
9.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数据采集模块(9)的电压采集模块(11)实时监测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1)的电压数据,数据采集模块(9)的电流采集模块(12)实时监测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1)的电流数据,数据采集模块(9)的温度采集模块(13)实时监测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1)的温度数据,并通过电量及状态输出显示模块(21)显示数据,实时监控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1)车载单体电池(6)的电压、温度、充放电电流、绝缘电阻、剩余电量、健康状态以及车载单体电池(6)的各类报警信息;
步骤二:电压数据、电流数据和温度数据通过中央处理器处理,反馈监测信息,当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1)出现欠压、过热和短路时,IPM控制内部电路关断,及时停止电池放电工作,电量及状态输出显示模块(21)的蜂鸣器发出警报,当温度、电压以及电流恢复正常值时,IPM控制内部电路开启,车载电池恢复正常运行;
步骤三:车辆运行的过程中,减震机构(15)对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1)进行减震,减震机构(15)的多个减震弹簧(18)依靠自身弹性形变能力收缩形变,吸收内应力,吸收冲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鼎硕同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鼎硕同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7778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