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内装饰注塑模具及模内装饰注塑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74521.1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3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胡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17;B29L3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 11651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20131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饰 注塑 模具 成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内装饰注塑模具及模内装饰注塑成型方法。模内装饰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定模设置有斜顶;所述斜顶设置有刀片;所述动模包括动模模块,所述动模模块设置有凹槽,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合模时,所述刀片插入所述凹槽内。本发明中的模内装饰注塑模具及模内装饰注塑成型方法,在合模时将膜片切割一个切口,可使膜片在模具内抽真空时拉伸变形变小,这样就能解决缩印、开裂、起皱等问题。经实验,使用本发明中的模内装饰注塑模具及模内装饰注塑成型方法,产品合格率可达到99%。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内装饰注塑模具及模内装饰注塑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模内装饰注塑成型,在注塑时需要将膜片设置在注塑件表面。在注入注塑料之前,需要将模具内抽真空,使膜片贴附在型腔表面。模具抽真空后,膜片拉伸变大,注塑后会出现开裂、起皱、缩印等问题,导致产品不合格率比较高。目前,存在开裂、起皱,缩印导致产品的合格率只有90%。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模内装饰注塑模具及模内装饰注塑成型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模内装饰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和定模;
所述定模设置有斜顶;所述斜顶设置有刀片;
所述动模包括动模模块,所述动模模块设置有凹槽,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合模时,所述刀片插入所述凹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斜顶数目为多个,部分所述斜顶设置有所述刀片。
模内装饰注塑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前述的模内装饰注塑模具,包括步骤:
从膜卷向注塑模具输送膜片;
合模,合模时刀片切割所述膜片,将所述膜片切开一个缺口;模具内抽真空,使膜片吸附在型腔表面。
本发明中的模内装饰注塑模具及模内装饰注塑成型方法,在合模时将膜片切割一个切口,可使膜片在模具内抽真空时拉伸变形变小,这样就能解决缩印、开裂、起皱等问题。经实验,使用本发明中的模内装饰注塑模具及模内装饰注塑成型方法,产品合格率可达到99%。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模内装饰注塑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模具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模内装饰注塑模具100,其包括动模和定模(图中未示出;
所述定模设置有斜顶101;所述斜顶101设置有刀片102;
所述动模包括动模模块103,所述动模模块103设置有凹槽104,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合模时,所述刀片102插入所述凹槽104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斜顶101数目为多个,部分所述斜顶101设置有所述刀片102。
模内装饰注塑成型方法,使用前述的模内装饰注塑模具,包括步骤:
从膜卷向模内装饰注塑模具100输送膜片105;
合模,合模时刀片102切割所述膜片105,将所述膜片105切开一个缺口;模具内抽真空,使膜片105吸附在型腔表面。
本发明中的模内装饰注塑模具及模内装饰注塑成型方法,在合模时将膜片切割一个切口,可使膜片在模具内抽真空时拉伸变形变小,这样就能解决缩印、开裂、起皱等问题。经实验,使用本发明中的模内装饰注塑模具及模内装饰注塑成型方法,产品合格率可达到99%。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745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