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蓄热材料组合物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74132.9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0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杨豫森;王欣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14 | 分类号: | C04B28/14;C04B28/04;C04B14/48;C04B18/08;C04B18/10;C04B18/12;C04B18/1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马贵香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蓄热 材料 组合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蓄热材料组合物及其施工方法,混凝土蓄热材料组合物包括硅酸盐水泥、工业固体废弃物、石子、砂子、金属加强丝碎屑和水;其中,各组分按照重量计的比例如下:硅酸盐水泥10%‑50%、工业固体废弃物10%‑50%、石子10%‑50%、砂子10%‑30%、水5%‑30%和金属加强丝碎屑3%‑15%。本发明利用金属冶炼厂、火电厂电站锅炉或燃煤供热锅炉或工业锅炉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生产高经济价值的混凝土蓄热材料,不但做到废物利用、降低了成本,而且极大提高冶炼厂、火电厂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蓄热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蓄热材料组合物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社会快速发展所需的能源急剧增加,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而储能技术既可以利用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能够储存废热,提高一次能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够削峰填谷维持电网稳定,从而使其受到广泛关注。蓄热技术的发展为高效利用太阳能等稳定性弱、时空分配不均的可再生能源提供可能,从而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提高能源安全。
现在常用的蓄热技术有显热、潜热(此两种为热物理蓄热)和热化学蓄热。其中,显热蓄热利用高比热容材料的温升储存热量,储能密度为30~80kWh/m3,其储存方式简单、储能成本低,但系统体积过大且热损失严重。潜热蓄热利用材料的相态变化储存热量,储能密度为83~140kWh/m3,其相变过程中温度稳定,但材料易老化,有些材料腐蚀性强且热损失较大。
目前工程上常用的蓄热技术包括固体蓄热(显热)、水蓄热(显热)、相变蓄热(潜热+显热)等,其中成本最低的是水蓄热,成本中等区域的是固体蓄热,成本较高的是相变蓄热。其中固体蓄热具有安全、经济、设备结构简单等优点,但相对于相变蓄热,其占地较大。
目前固体蓄热材料常见的是固体蓄热镁砖,由于需要开采镁矿,其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蓄热材料组合物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固体蓄热材料常见的是固体蓄热镁砖,由于需要开采镁矿,其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蓄热材料组合物,组合物的组分包括硅酸盐水泥、工业固体废弃物、石子、砂子、金属加强丝碎屑和水;
其中,各组分按照重量计的比例如下:
硅酸盐水泥10%-50%、工业固体废弃物10%-50%、石子10%-50%、砂子10%-30%、水5%-30%和金属加强丝碎屑3%-15%。
可选的,所述工业固体废弃物采用金属矿开采过程产生的尾矿矿渣,或者冶炼金属过程中产生的熔融颗粒物。
可选的,所述熔融颗粒物包括铸铁矿渣、炼钢生铁矿渣或特种生铁矿渣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可选的,所述工业固体废弃物为锅炉中产生的粉煤灰、炉渣和脱硫石膏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可选的,所述石子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粒径范围均为1mm-100mm。
可选的,所述金属加强丝碎屑的尺寸为:直径0.01mm-3mm、长度3mm-100mm。
可选的,所述金属加强丝碎屑采用不锈钢钢丝碎屑。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混凝土蓄热材料组合物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S1:将硅酸盐水泥、工业固体废弃物、石子、砂子、金属加强丝碎屑和水加入混凝土搅拌车进行搅拌混合,搅拌时间≥1.5分钟,得到搅拌后的混凝土;
S2:将所述混凝土通过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至浇筑地点;
S3:将混凝土浇筑至模具中,浇筑过程中进行捣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741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