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73622.7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9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周丹伟;潘玉云;姚立顺;金福强;刘其杰;张龙;姚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9/18;E02D5/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王士强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静***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支护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下连续墙(1),其沿基坑(100)的周向延伸;
MJS工法隔水墙(2),其沿所述地下连续墙(1)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MJS工法隔水墙(2)的顶端与所述地下连续墙(1)的底端防水密封连接,所述MJS工法隔水墙(2)配合所述地下连续墙(1)能够隔断承压水层(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MJS工法隔水墙(2)包括隔水桩(21),所述隔水桩(21)沿所述地下连续墙(1)的延伸方向咬合拼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桩(21)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地下连续墙(1)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桩(21)的中心轴线距所述地下连续墙(1)的距离小于所述隔水桩(21)的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桩(21)的顶端端面高于所述地下连续墙(1)的底端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MJS工法隔水墙(2)还包括加强桩(22),所述加强桩(22)设置于所述隔水桩(21)远离所述地下连续墙(1)的一侧,所述加强桩(22)与相邻两个所述隔水桩(21)均咬合。
7.一种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沿基坑(100)的周向进行地下连续墙(1)施工;
步骤2、沿所述地下连续墙(1)的延伸方向进行MJS工法隔水墙(2)施工,所述MJS工法隔水墙(2)的顶端和所述地下连续墙(1)的底端防水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与步骤2之间还包括步骤M:
等待所述地下连续墙(1)达到预设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JS工法隔水墙(2)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进行隔水桩(21)施工,多个所述隔水桩(21)沿所述地下连续墙(1)的延伸方向咬合拼接,所述隔水桩(21)位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地下连续墙(1)的外侧,且距所述地下连续墙(1)的距离小于所述隔水桩(21)的直径,所述隔水桩(21)的顶端端面高于所述地下连续墙(1)的底端端面;
步骤22、所述隔水桩(21)达到预设强度后,在所述隔水桩(21)远离所述地下连续墙(1)的一侧进行加强桩(22)施工,所述加强桩(22)与相邻两个所述隔水桩(21)均咬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桩(21)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1、采用跳孔施工的方式,沿所述地下连续墙(1)的延伸方向间隔进行第一批所述隔水桩(21)的施工,相邻两个第一批所述隔水桩(21)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隔水桩(21)的直径,且小于所述隔水桩(21)的直径的二倍;
步骤212、待第一批所述隔水桩(21)达到预设强度后,在相邻两个第一批所述隔水桩(21)之间进行第二批所述隔水桩(21)的施工,第二批所述隔水桩(21)的中心轴线与相邻两个第一批所述隔水桩(2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所述隔水桩(21)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7362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