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筏式坑底平撑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70059.8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3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胡坤;王立明;王冰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冰璇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7/00;E02D17/02;E02D29/16;E02D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81 上海市虹口***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筏 式坑底平撑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的排筏式坑底平撑及施工方法,采用采用盆式开挖,先开挖基坑中部的土方到设计标高,基坑四周放坡,基坑中部的垫层浇筑完成后,再分段式开挖周边放坡的土方,分段式施工排筏式坑底平撑:安装纵向单撑和稳定檩,安装斜稳杆或竖稳杆,浇筑混凝土垫层,形成排筏式坑底平撑。本发明公开的技术,相比于现有的现浇混凝土支撑,可以降低成本、减少工期、方便施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排筏式坑底平撑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基坑工程中的基坑支护(或称基坑围护)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临时性施工措施,但成本却占总建设成本的重要的一部分。提高安全度、减少工期并降低工程造价,是基坑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永不驻步的奋斗方向,现有的桩墙式围护形式,当坑底土层较差、坑深较大时,增加支点提供抗倾覆、减少围护桩弯矩是必选的措施。
通常增加支点的方式为增加锚杆或内撑,锚杆由于建筑红线的限制已日趋式微,内撑仍是一个长期的必然选择。内撑包括传统的水平支撑、传统斜抛撑,以及近年来已有所应用的前置斜撑和尚未实际应用的装配式的后置斜撑等形式。所述的各种支撑形式,对于不同的土层、坑深和开挖面积等情况下都有各自的适应范围和优势范围,新的斜撑形式相对于传统水平支撑和传统斜抛撑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仍存在局限性,甚至对于深厚软土的一层地下室的基坑,新斜撑形式却无能为力,仍要回到传统水平支撑的老路上去。而传统斜抛撑由于支点间距较大,所以必须遵循“先挖后撑”的原则,因此只能在围护桩墙的外侧挖土出土,使用范围极大受限。因此,寻求将围护桩墙的水平荷载直接传到基础垫层的方法是突破上述各种局限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本发明将提供一些创新的支撑结构技术来解决现有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补充现有技术的空白,提供一种更快速、更方便、更经济的支撑结构技术,即排筏式坑底平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排筏式坑底平撑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排筏式坑底平撑包括一组(至少两个)纵向单撑和稳定檩,所述的纵向单撑位于坑底的(混凝土)垫层空间内,水平向平行设置,包含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第一末端抵住围护桩墙,第二末端抵住已完成的基础垫层,所述的稳定檩横向设置,位于所述的纵向单撑之上的底板空间内,所述的稳定檩与所述的纵向单撑连接,为纵向单撑提供竖向和水平向的稳定,使得纵向单撑获得更高的承载力。
由于与水上的运输工具竹(木)筏平面形状相似,故称作排筏式坑底平撑。
所述的排筏式坑底平撑设置为装配式支护结构,所述的纵向单撑和稳定檩呈条状,设置为预制构件,采用混凝土、钢材或钢混凝土组合材料,所述的排筏式坑底平撑沿基坑边线分段施工,在每个分段的排筏式坑底平撑施工完成后,在当天即完成混凝土垫层的施工。
进一步的,为提高排筏式坑底平撑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在稳定檩处增加设置斜向的(帮助稳定檩稳定的)助稳杆,简称斜稳杆。所述的斜稳杆设置在稳定檩上方,包含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第一末端与所述的稳定檩连接,第二末端抵住围护桩墙,为稳定檩提供稳定支持,从而为排筏式坑底平撑提供稳定支持。所述的斜稳杆呈杆状,设置为预制构件,采用混凝土、钢材或钢混凝土组合材料。
可选的,为提高排筏式坑底平撑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在稳定檩处增加设置竖向的(帮助稳定檩稳定的)助稳杆,简称竖稳杆。所述的竖稳杆设置在稳定檩下方的土体中并与稳定檩连接,包含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第一末端与所述的稳定檩连接,第二末端设置在土体中,为稳定檩提供稳定支持,从而为排筏式坑底平撑提供稳定支持。所述的竖稳杆呈杆状,设置为桩体或锚杆,采用水泥土、凝土、钢材或钢混凝土组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冰璇,未经王冰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700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