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换热介质、换热循环装置、冷媒防漏方法和空调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68693.8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6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夏维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5/04 | 分类号: | C09K5/04;C09K3/12;F25B1/00;F25B41/40 |
代理公司: | 浙江中桓凯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76 | 代理人: | 刘潇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质 循环 装置 冷媒 防漏 方法 空调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介质、换热循环装置、冷媒防漏方法和空调器,换热介质包括:冷媒、冷冻机油和防漏剂;其中,防漏剂包括可以和水反应固化,从而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物质。本发明提供的换热介质,在设备出现泄露的情况下可以和空气中的水反应固化,从而堵住泄露的孔,实现防漏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介质、换热循环装置、冷媒防漏方法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全球变暖,要求减少制冷系统中的冷媒泄漏。冷媒会因铜管不良,制造端铜管焊接不良、施工不良,常年使用后铜管劣化腐蚀等多种原因导致泄漏。若泄漏速度较快则可以快速引起注意并实施对策,但若冷媒缓慢泄漏则很难注意到泄漏的发生。而导致冷媒缓慢泄漏的原因可能是铜制的换热器、铜管、以及铝制换热器发生腐蚀并不断向管的深处发展,最终导致泄漏。此类泄漏在最初时泄漏点比较小,泄漏速度比较慢,经常可能历经数月都未被发现。
相关技术中,有人将树脂粒子导入换热系统中用于填充孔洞,树脂粒子随着换热介质不断循环,因而在压缩机内部以及油泵,特别是通道较为狭窄的地方,容易被树脂粒子堵塞。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冷媒泄露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介质,包括:冷媒、冷冻机油和防漏剂;其中,防漏剂包括可以和水反应固化,从而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物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好处在于,因施工不良导致冷媒大量泄漏的情况容易被检测到,因此易于实施对策;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管道腐蚀所造成的通孔往往比较小,起源于蚁巢状的微细腐蚀孔,泄漏速度慢,在通孔变大到一定程度经常难以被注意到。而本发明提供的换热介质中,防漏剂最初为液态,在泄漏点接触到空气中的水分会高分子化形成固态产物看,从而密封孔洞。这种换热介质对于一些细微的泄漏点特别有效,可以在泄漏的初期就将泄漏点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防漏剂包括2-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防漏剂选择与水发生反应并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物质,优选反应速度较快的物质,特别优选2-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聚氨酯。上述各项物质的来源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来源即可实现。其中,聚氨酯优选在某种程度高分子化的聚氨酯树脂中残留了末端异硫氰酸酯基团的聚氨酯;其粘度较高,在添加的过程中需注意其比例。有机硅化合物例如烷基烷氧基硅烷(R-Si(OR’)3),其中,R表示烃基,具体可以是甲烷基、乙烷基、丙烷基等;当存在水分的情况下,烷氧基会发生水解,生成硅烷醇基,该硅烷醇基之间会因脱水缩合而聚合。2-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与水分迅速反应,形成聚合物,能有效堵塞微孔。
进一步地,防漏剂包括2-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2-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包括2-氰基丙烯酸甲酯、2-氰基丙烯酸乙酯、2-氰基丙烯酸异丙酯、2-氰基丙烯酸丁酯、2-氰基丙烯酸乙氧基酯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2-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CH2=C(CN)-COOR)的选择没有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选择,可以是该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可以选择2-氰基丙烯酸甲酯(R为CH3-)、2-氰基丙烯酸乙酯(R为C2H5-)、2-氰基丙烯酸异丙酯(R为C3H7-)、2-氰基丙烯酸丁酯(R为C4H9-)、2-氰基丙烯酸乙氧基酯(R为C2H5OCH2CH2-)等已知的2-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进一步地,冷冻机油包括多元醇基油、聚乙烯醚油、烷基苯油、鉱油中的至少一种;和/或冷媒包括HFC冷媒、HFO冷媒、HC冷媒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86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