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CrNiMoV模块的淬火冷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67937.0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0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苏化冰;杨恩超;张忠;温金明;刘鑫;孙正力;江红军;袁大庆;门若男;姜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8 | 分类号: | C21D1/18;C21D6/00;C22C38/02;C22C38/04;C22C38/44;C22C38/46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张宁 |
地址: | 214174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rnimov 模块 淬火 冷却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5CrNiMoV模块的淬火冷却方法,其能有效提高5CrNiMoV大模块淬火效果,并减少心表硬度差异,降低淬火开裂风险。一种5CrNiMoV模块的淬火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淬火炉热处理:5CrNiMoV模块有效厚度控制在150~300mm,随炉升温至650℃,保温时间为0.4‑0.6min/mm,继续升温至840‑880℃,保温时间为1.0‑1.5min/mm;2)组合冷却处理:出炉后依次进行风冷、水冷和油冷,风冷速度为50~70℃/min,风冷时间为1~2min/100mm,水冷速度为100~150℃/min,水冷时间为1~2min/100mm,油冷速度为15~25℃/min,油冷时间为10~15min/100m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钢淬火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5CrNiMoV模块的淬火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5CrNiMoV材料的模块淬透性相对较差,淬火尺寸效应比较敏感,当模块有效厚度为超过150mm时,常规淬火冷却技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盐水或水淬开裂风险较大,油冷淬火冷却速度不足,心部和表面硬度差异较大,模块使用寿命下降,这是淬透性较差的低合金模具钢目前遇到的一大普遍性难题。
5CrNiMoV化学成分如下表所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5CrNiMoV模块的淬火冷却方法,其能有效提高5CrNiMoV大模块淬火效果,并减少心表硬度差异,降低淬火开裂风险。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5CrNiMoV模块的淬火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淬火炉热处理: 5CrNiMoV模块有效厚度控制在150~300mm,随炉升温至650℃,保温时间为0.4-0.6min/mm,继续升温至840-880℃,保温时间为1.0-1.5min/mm;
2)组合冷却处理:出炉后依次进行风冷、水冷和油冷,风冷速度为50~70℃/min,风冷时间为1~2min/100mm,水冷速度为100~150℃/min,水冷时间为1~2min/100mm,油冷速度为15~25℃/min,油冷时间为10~15min/100mm。
本发明的淬火冷却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淬火保温结束后,采用风冷+水冷+油冷三种介质联合冷却的方式,并对不同介质的冷却速度进行调控,能够减少有效厚度为150~300mm的5CrNiMoV模块心表硬度差异,降低淬火开裂风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1~3和对比例1中所用5CrNiMoV模块购自四川六合锻造有限公司,尺寸为φ150x300mm。
实施例1
该5CrNiMoV模块进行热处理,包括淬火和回火。
1、淬火:
1)模块装炉,随炉升温至650℃保温60min,继续升温至840℃保温3.5h;
2)风冷1.5分钟,模块平均冷却速率70℃/min,水冷2分钟,模块平均冷却速率150℃/min,油冷15分钟,模块平均冷区速度24℃/min;
2、回火: 580℃保温5小时,空冷至室温。
实施例2
该5CrNiMoV模块进行热处理,包括淬火和回火。
1、淬火:
1)模块装炉,随炉升温至650℃保温60min,继续升温至840℃保温3.5h;
2)风冷2分钟,模块平均冷却速率50℃/min,水冷3分钟,模块平均冷却速率100℃/min,油冷22.5分钟,模块平均冷区速度16℃/min;
2、回火:580℃保温5小时,空冷至室温。
实施例3
该5CrNiMoV模块进行热处理,包括淬火和回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79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