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内衬包装组自动装箱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66932.6 | 申请日: | 2021-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0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 发明(设计)人: | 林咏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岳特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B55/00 | 分类号: | B65B55/00;B65B61/00;B65B21/06;B65B21/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远同律师事务所 31307 | 代理人: | 张坚 |
| 地址: | 2015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衬 包装 自动 装箱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内衬包装组自动装箱设备,包括整理传输装置、套内衬装置、转移装置以及装箱装置,所述整理传输装置用于将内包装成品分组整理成以侧立姿态等间距整齐排列在传输链条上,所述套内衬装置用于从所述传输链条两侧将内衬套在被所述整理传输装置整理好的一组内包装成品中的各内包装成品两端以形成带内衬包装组。本发明实现了带内衬包装组的自动化装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包装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内衬包装组自动装箱设备。
背景技术
为体现高档饮料的档次,一些高档饮料会选择玻璃瓶进行饮料的灌装。为避免饮料瓶运输、转送过程中破损起到避震作用,通常会将一组内装饮料的玻璃瓶收纳在一个包装盒内以形成内包装成品,然后再将一组内包装成品间隔排列后并两侧均套上泡沫内衬以形成带内衬包装组,最终再将带内衬包装组装入大的纸箱内。
以往,内包装成品套内衬以及装入纸箱的工作均是人工来完成。人工完成效率比较低,已经很难满足现代饮料企业饮料自动灌装的需求,为此有必要采用自动化的装箱设备。而现有的自动装箱设备均无法实现自动将内衬套在内包装成品上,而如何实现将内衬自动套在内包装成品上是实现了带内衬包装组自动装箱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自动装箱的带内衬包装组自动装箱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带内衬包装组自动装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整理传输装置,其用于将内包装成品分组整理成以侧立姿态等间距整齐排列在传输链条上;
套内衬装置,设于所述整理传输装置的后方,用于从所述传输链条两侧将内衬套在被所述整理传输装置整理好的一组内包装成品中的各内包装成品两端以形成带内衬包装组;
转移装置,设于所述套内衬装置的后方,用于将所述带内衬包装组转移至装箱传送带上;
装箱装置,设于所述转移装置的后方,具有吸盘转移组件,用于将所述装箱传送带上的所述带内衬包装组吸起并放入位于所述装箱传送带旁的纸箱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自动装箱设备通过先将内包装成品分组整理成以侧立姿态等间距整齐排列,然后再通过套内衬装置将内衬套在内包装成品两端,从而能够实现带内衬包装组的自动化装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各装置布置位置示意图;
图2为整理传输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整理传输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图4为套内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向剖视图;
图6为内衬推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7为图4中B-B向剖视图;
图8为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俯视角度所示的转送传输带上布置示意图;
图10为转移吸盘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装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C-C向俯视图;
图13为图11中D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带内衬包装组自动装箱设备按照装箱流程依序包括整理传输装置100、套内衬装置200、转移装置300以及装箱装置4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岳特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百岳特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69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