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透明耐UV环氧树脂玻璃钢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65597.8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7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相旭;金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柏新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2 | 分类号: | C08L63/02;C08L63/00;C08K7/14;C08K5/54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韦志刚 |
地址: | 2018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明 uv 环氧树脂 玻璃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透明耐UV环氧树脂玻璃钢,该高透明耐UV环氧树脂玻璃钢是由环氧树脂混合物与玻璃纤维布组成,其中环氧树脂混合物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A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成:环氧树脂75‑94.7份,稀释剂5.0‑20份、偶联剂0.1‑2.0份、消泡剂0.1‑1.0份、紫外线吸收剂0.1‑2.0份;B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成:固化剂97‑99.9份,促进剂0.1‑3.0份。本发明通过将环氧树脂混合物与玻璃纤维布进行对应工艺加工处理,使之充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各类添加剂的辅助配合下,整个材料生产完毕后就形成了环氧树脂玻璃钢,并且整个材料具备优异的透光性、耐热性和耐UV性能,使得其相较于传统的透明玻璃钢来说性能更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透明耐UV环氧树脂玻璃 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玻璃具有良好的透光率和优异的耐腐蚀性能,但是质地坚硬易碎 裂;钢制材料硬度足够不容易碎裂,也十分耐高温,但不具备良好的通透性; 而透明玻璃钢集传统玻璃与钢材的优点于一身。
透明玻璃钢是一种由玻璃纤维和树脂结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具有高透光 率(其透光率接近玻璃)、力学性能优异、异面成型工艺简单等特性。目前市 场上,透明玻璃钢用的树脂主要是不饱和聚酯和丙烯酸类树脂,这两类树脂 的价格低廉,但是气味重且耐热性差(即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仅可达到 60-80℃)。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环氧树脂混合物与玻璃纤维复合用于制 备高透明耐UV环氧玻璃钢,使得环氧玻璃钢同时具有优异的透光性、耐热 性和耐UV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透明耐UV环氧树脂玻璃钢及其制备方法,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透明耐UV环氧 树脂玻璃钢,该高透明耐UV环氧树脂玻璃钢是由环氧树脂混合物与玻璃纤 维布组成,其中环氧树脂混合物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
A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成:环氧树脂75-94.7份,稀释剂5.0-20份、 偶联剂0.1-2.0份、消泡剂0.1-1.0份、紫外线吸收剂0.1-2.0份;
B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成:固化剂97-99.9份,促进剂0.1-3.0份;
A组分和B组分的重量比为100:(5-120),具体内容也可参见表1;
玻璃纤维布为电子级玻璃纤维布。
表1 UV环氧树脂玻璃钢中树脂材料组分
优选的,所述A组分中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 脂、多官能团环氧树脂和改性环氧树脂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但不限上述列 举树脂,凡是具有环氧基团化合物都可用于本发明,可以单独使用,混合时 质量配比没有要求。
优选的,所述A组分中的稀释剂为非活性稀释剂、活性稀释剂中一种或 多种组合而成,多种混合时没有重量配比要求。
优选的,所述A组分中的偶联剂为硅烷类偶联剂、钛酸酯类偶联剂、铝 酸酯类及铝钛复合类偶联剂中一种或多种组合而成,多种混合时没有重量配 比要求。
优选的,所述A组分中的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泡剂、非硅类消泡剂、聚 醚类消泡剂、聚醚改性硅类消泡剂、高碳醇类消泡剂、酯类消泡剂和矿物油 类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而成,多种混合时没有重量配比要求。
优选的,所述A组分中的紫外线吸收剂为水杨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二 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取代丙烯腈类紫外线吸 收剂、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一种或多种组合而成,多种混合时没有重量配比 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柏新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柏新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55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