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风化千枚岩地层的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64751.X | 申请日: | 2021-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2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陈探;符梦飞;杨新成;夏江南;吴健;张敬弦;李友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9/04 | 分类号: | E21D9/04;E21D9/00;E21D11/00;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刘延喜 |
| 地址: | 100027 北京市东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风化 千枚岩 地层 偏压 隧道 施工 方法 | ||
一种用于风化千枚岩地层的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上下台阶开挖法施作中导洞,对中导洞施作临时支护;沿中导洞的轴向方向施作中隔墙,完成对中隔墙两侧的支护;在中导洞的深埋侧开挖先行洞,随掘进对先行洞进行初期支护施工;先行洞开挖进尺至少30m时,在中导洞的浅埋侧开挖后行洞,随掘进对后行洞进行初期支护施工;保持先行洞和后行洞之间30m以上的掘进尺;依次对先行洞和后行洞进行二次衬砌施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提升浅埋连拱隧道的结构稳定性,保障隧道穿越浅埋偏压地层的施工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拱隧道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风化千枚岩地层的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对公路网的规划,连拱隧道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国隧道工程中。连拱隧道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遇到浅埋和偏压,尤其千枚岩遇水膨胀的岩质特性对于受力结构复杂的连拱隧道将增加围岩变形侵限等施工风险。
由于风化千枚岩具有遇水膨胀的岩质特性,且岩质较为松散,对于结构复杂的连拱隧道将增加围岩变形侵限的可能性;同时千枚岩片理构造特征对于隧道穿越浅埋偏压地层的安全性极为不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风化千枚岩地层的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施工方法,具有提升浅埋连拱隧道的结构稳定性,保障隧道穿越浅埋偏压地层的施工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风化千枚岩地层的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上下台阶开挖法施作中导洞,对所述中导洞施作临时支护;
沿所述中导洞的轴向方向施作中隔墙,完成对所述中隔墙两侧的支护;
在所述中导洞的深埋侧开挖先行洞,随掘进对所述先行洞进行初期支护施工;
所述先行洞开挖进尺至少30m时,在所述中导洞的浅埋侧开挖后行洞,随掘进对所述后行洞进行初期支护施工;保持所述先行洞和后行洞之间30m以上的掘进尺;
依次对所述先行洞和后行洞进行二次衬砌施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采用上下台阶开挖法施作中导洞,包括以下步骤:
开挖中导洞上导坑,随掘进对所述中导洞上导坑施作临时支护;
当所述中导洞上导坑开挖进尺范围为3~5m时,开挖中导洞下导坑,随掘进对所述中导洞下导坑施作临时支护。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施作所述中导洞的过程中,所述中导洞上导坑相对于所述中导洞下导坑始终超前3~5m。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沿所述中导洞的轴向方向施作中隔墙,完成所述中隔墙之后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中隔墙靠近所述后行洞的一侧安装上临时横撑;
在所述中隔墙的墙身强度达到设计标准时,采用浆砌片石对所述中隔墙的两侧进行回填。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隔墙两侧的回填高度与所述临时横撑的最高高度相等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在所述中导洞的深埋侧开挖先行洞,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开挖先行侧导洞上导坑,随掘进对所述先行侧导洞上导坑施作临时支护和外侧初期支护;
当所述先行侧导洞上导坑开挖进尺范围为3~5m时,开挖先行侧导洞下导坑,随掘进对所述先行侧导洞下导坑施作临时支护和拱底初期支护;
重复上述施作过程,施作过程中,所述先行侧导洞上导坑相对于所述先行侧导洞下导坑始终超前3~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47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