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研判前置”的居家养老风险检测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64136.9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02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周晋成;宋晓宁;朱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致同知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4 | 分类号: | G08B21/04;G08B17/10;G08B21/14;H04N5/225;H04N7/1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研判 前置 居家 养老 风险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判前置”的居家养老风险检测系统和方法,属于养老服务管理领域。本申请通过结合居家养老场景实际,在启动较为消耗算力的生命体征检测算法之前,采用时间过滤、异常声响过滤、传感报警联动过滤以及是否有人等条件过滤,避免了现有云计算平台匹配多种算法模型的情况以及生命体征检测算法的持续、频繁调用,降低了对于智能终端处理设备的算力要求,使得一些嵌入式设备即可满足算力条件,而且通过研究监控摄像机的拍摄角度使得所获得的监控数据可以直接用于检测生命体征,而不需要进行大量的预处理操作,实现了对于研判算法的裁剪优化,实现了将智能分析放在家庭本地,发现异常报警直接在前端(家里/本地)纠正或处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研判前置”的居家养老风险检测系统和方法,属于养老服务管理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在我国养老服务的总供给中,90%为居家养老服务。因此,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重要举措。居家养老模式则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依托社区建立养老服务设施,由家庭或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地区正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但当前,居家养老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亟待解决:
1、身体健康(生命体征)异常的及时发现和处置。
居家养老最大的风险来自于身体发生异常时不易及时发现。老人们或多或少都患有慢性病或者某些疾病,再加上因身体机能老化等因素容易诱发突发疾病,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夜间睡觉时由于无法不睡觉盯着看护或无人陪护,发生身体健康异常的风险比白天更大、更不容易及时发现。据统计,居家老人夜间发生突发疾病风险的概率大约是白天的10至20倍甚至更高。因此,解决本风险的关键在于能实时监测老人们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在夜间睡觉时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肢体微动作、呼吸频率、体温、血氧含量、血压等,一旦发现异常即报警并联动其子女、社区医护人员或120等,早发现、早处置、早治疗。
2、动作行为异常的及时发现和处置。
居家养老最常见的风险来源于动作行为异常。常见的动作行为异常包括:晕倒、跌倒、突发疾病无法动作等,由于子女多数白天需要工作而不在老人身边,一旦发生动作行为异常老人处理起来往往力不从心,特别是丧偶老年人、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离休前职业为无业的老年人和患病类型多的老年人。因此,防范此类风险的核心在于实时检测存在的异常动作行为并及时报警和联动处理。
3、居家安全风险的及时发现和处置。
居家养老最不容忽视的是居家安全保障。常见的居家安全风险包括:外来人员入侵,起火,烟雾异常,煤气泄漏等。防范此类风险的核心在于及时发现、报警和联动处理。
现有居家养老方案中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式均是在本地设置音频、视频、传感器等采集设备,然后通过互联网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后端的计算平台进行智能分析,由计算平台智能分析出结果,最后再将后端智能分析出的结果通过网络传回至本地进行风险处置,也即,现有方案均是采用一种“研判后置”的风险防控模式,但是考虑上述问题多数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比如一些疾病的黄金抢救时间,再比如一些突发事件需要即刻处理,但是现有方案中“研判后置”的风险防控模式存在着时间上的耽搁,比如研判发现异常情况时须再次回传报警信息后才能开始处理/处置或救治,严重影响风险处置的效率和效果,大量数据传输还会受到网络质量好坏的限制。而且家庭内部隐私的视频监控数据须在互联网上传输和保存在云计算中心,存在泄漏隐私的可能,安全性一般。
而且考虑应对多种情况下的风险分析,现有方案中的后端计算平台通常依靠大量的硬件算力资源,将其放置到前端本地又不切实际,因此亟需一种既能够满足上述问题解决的时效性、又能够实现智能准确分析且经济的居家养老风险检测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致同知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致同知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41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