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谷氨酸棒杆菌耐热元器件Ptuf-TTHA0571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63686.9 | 申请日: | 2021-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7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周旭波;王健;方培新;陈瑜琦;丁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澳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N15/77;C12N1/21;C12N1/36;C12R1/15 |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王华 |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谷氨酸 杆菌 耐热 元器件 ptuf ttha0571 及其 应用 | ||
一种谷氨酸棒杆菌耐热元器件Ptuf‑TTHA0571及其应用,所述谷氨酸棒杆菌耐热元器件Ptuf‑TTHA0571由谷氨酸棒杆菌启动子和耐热功能基因组成,所述谷氨酸棒杆菌启动子为强启动子Ptuf,所述耐热功能基因为来源于嗜热栖热菌CICC10647中的TTHA0571基因;所述TTHA0571基因序列如SEQ NO.1所示,所述强启动子Ptuf基因序列如SEQ NO.2所示。本发明中的谷氨酸棒杆菌耐热元器件Ptuf‑TTHA0571,可以使谷氨酸棒杆菌的热稳定性大大提高,增强菌株的耐热性,应用于工业化生产菌株中可以大大降低发酵过程中冷却水的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谷氨酸棒杆菌耐热元器件Ptuf-TTHA0571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目前被用于谷氨酸、赖氨酸、支链氨基酸、维生素D、有机酸等的生产,在食品、医药、农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谷氨酸棒状杆菌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其常被当作微生物细胞工厂,利用葡萄糖、蔗糖、木糖等碳源生产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及燃料乙醇等,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平台。
谷氨酸棒杆菌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一般在26℃-37℃,正常发酵生产一般控制温度在32℃左右,要控制谷氨酸棒杆菌发酵温度为32℃,需采取一系列的降温措施,比如循环水冷却、冷冻水冷却等,尤其在夏季高温季节,环境温度普遍较高,谷氨酸棒杆菌发酵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冷媒介质,往往还达不到冷却效果,造成发酵异常,不仅冷却系统增加大量成本,而且发酵异常会直接影响产量,无形中增加了生产经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谷氨酸棒杆菌耐热元器件Ptuf-TTHA0571及其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谷氨酸棒杆菌耐热元器件Ptuf-TTHA0571,所述谷氨酸棒杆菌耐热元器件Ptuf-TTHA0571由谷氨酸棒杆菌启动子和耐热功能基因组成,所述谷氨酸棒杆菌启动子为强启动子Ptuf,所述耐热功能基因为来源于嗜热栖热菌CICC10647中的TTHA0571基因;所述TTHA0571基因序列如SEQ NO.1所示,所述强启动子Ptuf基因序列如SEQ NO.2所示。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氨酸棒杆菌耐热元器件Ptuf-TTHA0571的应用,所述谷氨酸棒杆菌耐热元器件Ptuf-TTHA0571在提高谷氨酸棒杆菌耐热性中的应用。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将谷氨酸棒杆菌耐热元器件Ptuf-TTHA0571导入质粒然后在谷氨酸棒杆菌内表达。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将谷氨酸棒杆菌耐热元器件Ptuf-TTHA0571整合到谷氨酸棒杆菌基因组上。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对带有谷氨酸棒杆菌耐热元器件Ptuf-TTHA0571的谷氨酸棒杆菌进行高温驯化,提高谷氨酸棒杆菌的耐热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本发明通过构建大量谷氨酸棒杆菌耐热元器件,筛选到一种耐热性效果较好的谷氨酸棒杆菌耐热元器件Ptuf-TTHA0571,并通过在谷氨酸棒杆菌中应用提高菌种的培养温度,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具有明显的生产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也为谷氨酸棒杆菌的抗逆性研究和抗逆元器件的构建设计提供很好的科学参考价值。
2、本发明中的谷氨酸棒杆菌耐热元器件Ptuf-TTHA0571,可以使谷氨酸棒杆菌的热稳定性大大提高,增强菌株的耐热性,应用于工业化生产菌株中可以大大降低发酵过程中冷却水的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高温(42℃)培养后菌体生长情况对照状况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澳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大学,未经江苏澳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36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解耦机制的配电线路负荷预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虚假视频检测方法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