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抗渗、抗冻的表面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59210.8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5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詹仰东;吴怀国;朱银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易晟元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11/20;C04B111/27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李丹丹 |
地址: | 1014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抗渗 表面 修复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抗渗、抗冻的表面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A组分、B组分和C组分三种组分;其中,A组分:聚合物乳液50~70份,消泡剂0.2~0.5份,成膜助剂0.5~1.5份,防腐剂1~2份;B组分:促凝剂0.1~0.3份,助剂3~10份,水溶性硅酸盐20~40份;C组分:超细水泥粉95~98份,早强剂1.5~5.0份,减水剂0.5~1.0份。本发明提供的表面修复材料适用于建筑内外墙修复,卫生间、厨房等防水部位;水利电站的混凝土建筑外墙美化防护工程,具体有凝结时间短、硬化快、早期强度高、防水性好、抗渗抗冻性能好、与基体粘接牢固、耐腐蚀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抗渗、抗冻的表面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混凝土添加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聚合物水泥砂浆是由水泥、骨料和可以分散在水中的有机聚合物搅拌而成的。聚合物可以是有一种单体聚合而成的均聚物,也可以由两种或更多的单聚体聚合而成的共聚物。聚合物必须在环境条件下成膜覆盖在水泥颗粒子上,并使水泥机体与骨料形成强有力的粘接。与传统的防水材料等相比,具有不燃、耐冻、无毒、可湿施工,与基层粘结牢固,不起壳,使用寿命长,造价,耐老化性能好等众多优点,同时也适用于地下室、游泳池、卫生间、水箱、斜屋面等需要作防水处理的部位。
现有的聚合物水泥砂浆造价相对较低,在相同成本情况下双组分性能做的比较好。但是现有的双组份聚合物水泥砂浆的防冻性能较差,必须考虑防冻防腐问题,同时凝结时间较长,成膜速度慢,影响施工的进度,同时粘接性能不能达到预期。因此急需采取相应措施改善这些缺点。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抗渗、抗冻的表面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高抗渗、抗冻的表面修复材料,其包括A组分、B组分和C组分三种组分;其中,按重量份计,A组分包括如下原料:聚合物乳液50~70份,消泡剂0.2~0.5份,成膜助剂0.5~1.5份,防腐剂1~2份;
B组分包括如下原料:促凝剂0.1~0.3份,助剂3~10份,水溶性硅酸盐20~40份;
C组分包括如下原料:超细水泥粉95~98份,早强剂1.5~5.0份,减水剂0.5~1.0份。
如上所述的表面修复材料,使用时,在A组分中加入水10~30份,B组分中加入0~70份,然后将A组分、B组分按照2:1混合获得液体料液,再将液体料液与C组分按1:3的重量比混合获得成品。
为了运输携带、方便可以将三种组分可先将三种组分按原料分别配料,单独包装,使用时再将三种组分混合配制使用;在用水不方便的地方,也可将A组分和B组分中添加水配成液体后,单独包装后携带,使用时,再将三种组分混合配料使用。
如上所述的表面修复材料,优选地,所述A组分中,聚合物乳液为55~65份,消泡剂为0.3~0.4份,成膜助剂为0.8~1.2份,防腐剂为1.2~1.8份;进一步优选地,聚合物乳液为58~63份,消泡剂为0.32~0.38份,成膜助剂为1.0~1.1份,防腐剂为1.3~1.5份
所述B组分中,促凝剂为0.15~0.25份,助剂为4~8份,水溶性硅酸盐为25~38份,水为5~60份;进一步优选地,促凝剂为0.18~0.22份,助剂为5~6份,水溶性硅酸盐为30~35份,水为10~50份
所述C组分中,超细水泥粉为95~97份,早强剂为2.5~4.5份,减水剂为0.6~0.9份;
优选地,使用时A组分加水为20份,B组分加水为5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易晟元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易晟元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592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