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冗余校验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56676.2 | 申请日: | 2021-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8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 发明(设计)人: | 戴延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全盛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W4/80;H04W28/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张筱宁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冗余 校验 计算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冗余校验CRC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两个数据包;确定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中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根据第一CRC值对各数据包中的动态数据进行CRC计算,获得第二CRC值,并将所述第二CRC值作为所述各数据包的目标CRC计算结果;其中,所述第一CRC值是预先根据预设的初始值对所述静态数据进行CRC计算得到的。本申请实施例节省了每个数据包的CRC计算时间,提高了CRC计算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循环冗余校验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是一种根据网络数据包或计算机文件等数据产生简短固定位数校验码的信道编码技术,主要用来检测或校验数据传输或者保存后可能出现的错误,利用除法及余数的原理来进行错误侦测。
现有技术中的无线数据通讯,如BT/BLE(蓝牙/低功耗蓝牙)、2.4G私有协议传输芯片等设备,一般均会采用CRC计算验证数据,而不同设备根据CRC传输数据包时,所采用的CRC的运算逻辑都是不同的,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来分别实现,并且在CRC计算过程中,针对传输的每一个数据包都需要进行相应的CRC计算,导致数据传输的延迟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冗余校验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解决CRC计算的方式复杂,耗费的资源较多,且计算的效率较低,导致数据传输延迟较高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获取至少两个数据包;
确定至少两个数据包中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
根据第一CRC值对各数据包中的动态数据进行CRC计算,获得第二CRC值,并将第二CRC值作为各数据包的目标CRC计算结果;
其中,第一CRC值是预先根据预设的初始值对静态数据进行CRC计算得到的。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至少两个数据包中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包括:
若确定至少两个数据包中存在数据相同的同一位数,则将同一位数的数据作为静态数据,将各数据包中除同一位数以外的其他位数的数据作为各数据包的动态数据。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至少两个数据包中不存在数据相同的同一位数,则根据预设的第一初始值对至少两个数据包中的数据进行CRC计算,获得各数据包的目标CRC计算结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其中:
发送端,用于生成至少两个数据包,并将至少两个数据包以及相应数据包的第一目标CRC计算结果发送至接收端;
接收端,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至少两个数据包以及相应数据包的第一目标CRC计算结果,基于至少两个数据包获得各数据包的第二目标CRC计算结果,并验证各数据包的第一目标CRC计算结果与第二目标CRC计算结果是否一致。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端包括生成模块、第一CRC模块以及发送模块,其中: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至少两个数据包;
第一CRC模块,用于根据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循环冗余校验计算方法对至少两个数据包进行CRC计算,获得各数据包的第一目标CRC计算结果;
发送模块,用于将至少两个数据包以及相应数据包的第一目标CRC计算结果发送至接收端。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端包括接收模块、第二CRC模块以及校验模块,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全盛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全盛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566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