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移动半潜浮式海上超算中心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55955.7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2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盛松伟;王勇;余伟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科巨浪海洋发展研究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F03B13/20;F03B13/00;F03D9/11;F03D9/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周友元;莫瑶江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半潜浮式 海上 中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半潜浮式海上超算中心,包括半潜式平台,半潜式平台上设置有若干水密仓体,各水密仓体内部分别设置有超算模块,半潜式平台通过抽排水系统上浮或下潜,半潜式平台处于上浮状态时,水密仓体露出水面一定高度,半潜式平台处于下潜状态时,水密仓体完全淹没于水面之下,半潜式平台上还设置有波浪能发电装置,用于将波浪能转化为电能并传送至储能单元,各水密仓体通过气密通道相互连通并接入到储能单元所在舱体,实现超算模块与储能单元的电连接。本发明将超算中心设置在半潜浮式海上发电平台上,超算中心可以被部署得相对地接近当前和潜在客户,同时可充分利用与海水的热交换对超算中心进行自然冷却,极大降低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级计算中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利用海水降温及绿色能源供电的可移动半潜浮式海上超算中心。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快步踏入了云时代,对数据存储和计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超算中心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其能耗也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增加。设备所消耗的电能除少部分以电磁辐射形式消散外,绝大多数的电能最终转换为热能,巨大的散热需求使得数据中心冷却设备耗电占总功耗的40%以上。利用自然冷源来冷却超算中心是降低功耗的最直接有效手段之一。
目前,我国的超算中心考虑用电成本,大部分超算中心选址在西北地区,而超算中心的用户又集中在东南沿海区域。随着基于云的计算和基于云的服务增长,客户想要它们的云应用速度尽可能快,同时还需满足对隐私、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为此,将来的超算中心需要被定位为尽可能接近客户基地。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专利CN105556113公布了一种水基数据中心设备和利用闭环热管理系统的方法,该专利提出将数据中心布置于海上船舶舱室内,并利用抽取底层海水来循环冷却数据中心;专利CN106102413公布了一种水下数据处理器,将数据中心用锚系泊于海底实现利用海水冷却。将数据中心布置在船舶或直接布置在水下达到了利用海水冷源的目的,但超算中心巨大的电力负荷需求要求系统具有海上大功率电力的供应能力,且单独为数据中心配置的依托结构物如船舶或水下结构物成本高昂。
随着近年来海上发电平台的大规模开发和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将超算中心与海洋能源供应平台相结合,可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移动半潜浮式海上超算中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移动半潜浮式海上超算中心,包括半潜式平台,半潜式平台上设置有若干水密仓体,各水密仓体内部分别设置有超算模块,半潜式平台通过抽排水系统上浮或下潜,半潜式平台处于上浮状态时,水密仓体露出水面一定高度,半潜式平台处于下潜状态时,水密仓体完全淹没于水面之下,半潜式平台上还设置有波浪能发电装置,用于将波浪能转化为电能并传送至储能单元,各水密仓体通过气密通道相互连通并接入到储能单元所在舱体,实现超算模块与储能单元的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半潜式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平台本体甲板安装有若干立柱,各立柱顶部连接为水上平台,所述水密仓体安装在平台本体甲板上,所述储能单元安装在水上平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波浪能发电装置包括设置在立柱之间的吸波浮子和密闭的发电设备仓,发电设备仓内部设置有曲轴和与曲轴铰接的波浪能转换元件,曲轴两端伸出发电设备仓后分别通过铰轴支撑与吸波浮子的两个支撑臂连接,使得吸波浮子能够带动曲轴同步运动,进而驱动波浪能转换元件发电。
进一步地,所述水上平台上设置有桅杆灯塔,桅杆灯塔上安装有导航、气象、通讯及观测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水上平台上还安装有若干风力发电机,用于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并传送至储能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水上平台上还安装有太阳能发电板,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传送至储能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本体底面端部设置有推进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科巨浪海洋发展研究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广东中科巨浪海洋发展研究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559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转向控制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一种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