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深下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53069.0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9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游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林坤达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8;B21D22/20 |
代理公司: | 深圳腾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0 | 代理人: | 李晓鹏 |
地址: | 5370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深下 模具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拉深下模具,能够引导并收集位于下模具上表面的润滑油液,从而减少堆积油液形成的污染。本申请中的拉深下模具包括:下模具本体、至少三条边侧槽体以及导流接头;所述下模具本体上部内嵌设置有所述边侧槽体,所述边侧槽体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环状,以包围并收集拉深工作区域向外侧流导的润滑油液;所述导流接头位于所述下模具本体一侧,与所述下模具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接头与所述边侧槽体之间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底面任一位置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低于所述边侧槽体底部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以引导所述边侧槽体内的润滑油液流向与所述导流接头对接的外界储油设备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拉深模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深下模具。
背景技术
金属板材拉深成形是利用金属板材的塑性,通过下模具固定板材及上模具的外力冲压作用,将板材制成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在金属板材拉深成型的过程中,一般使用润滑油对凹模圆角、毛坯与其凹模之间进行良好的润滑,从而降低摩擦力,降低拉深力,提高材料的极限变形程度,降低极限拉深系数,进而提高模具寿命和加工得到的零件的质量。
但润滑油在凹模圆角、毛坯与其凹模之间进行润滑作用时,可能会因为重力或者冲压拉深过程中的向下惯性作用,使得润滑油液流向下模具的表面,从而堆积大量润滑油液形成油液污染,影响拉深模具设备的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拉深下模具,能够引导并收集位于下模具上表面的润滑油液,从而减少堆积油液形成的污染,具体参考下述例子。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拉深下模具,包括:下模具本体、至少三条边侧槽体以及导流接头;
所述下模具本体上部内嵌设置有所述边侧槽体,所述边侧槽体依次首尾连接,以包围并收集拉深工作区域向外侧流导的润滑油液;所述导流接头位于所述下模具本体一侧,与所述下模具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接头与所述边侧槽体之间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对应的内部管道底面任一位置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低于所述边侧槽体底部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以引导所述边侧槽体内的润滑油液通过所述通孔流向与所述导流接头对接的外界储油设备中。
可选地,所述拉深下模具还包括:导流凹槽;所述边侧槽体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设置有所述导流凹槽,所述导流凹槽与所述通孔连接,所述导流凹槽底部任一位置的高度低于所述边侧槽体底部的高度,以引导所述边侧槽体内的润滑油液流向所述导流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导流凹槽底部的高度高于所述通孔对应内部管道底面任一位置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至少三条边侧槽体的底部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相互匹配。
可选地,任一所述至少三条边侧槽体与对应的所述下模具本体侧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对应预设阈值。
可选地,所述下模具本体一侧设置有凸管,所述导流接头套设于所述凸管外,与所述凸管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凸管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导流接头内侧设置有内螺纹,以通过所述外螺纹以及所述内螺纹的配合使得所述导流接头与所述凸管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至少三条边侧槽体的宽度与对应预设阈值匹配。
可选地,所述边侧槽体为U型槽。
可选地,所述通孔对应的内部管道相对于水平面之间设置有向下倾斜的预制夹角。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林坤达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玉林坤达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530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