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及手动化多层材料复合保温管生产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52672.7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56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米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美桥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10 | 分类号: | B32B37/10;B32B38/00;B32B37/00;B65G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99 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手动 多层 材料 复合 保温 生产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生产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及手动化多层材料复合保温管生产设备。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及手动化多层材料复合保温管生产设备,包括第一管材上料模块,其中包括管材自动及手动上料机构,用于将第一管材自动或人工手动运输到生产线上;输送模块,用于将第一管材与第二管材运输到各个模块处进行加工处理;设置于所述输送模块一端的紧固缠绕膜带模块,包括自动紧固缠绕膜带包覆机,用于紧固包覆第一管材缠绕保温材料;本发明通过不同模块之间的配合,实现对保温管的生产,并且可根据实际生产的采用不同的模块之间的特点进行组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及手动化多层材料复合保温管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第一管材是开采石油所用的重要部件之一,其需要考虑很多,由于油管的长度一般在几千米,在油井作业时经常会发生因散热过快而引发的油品变稠结块现象,导致油管堵塞,开裂甚至断裂,造成极大安全隐患,采用传统的保温或防水防腐材料往往需要足够的厚度才能发挥作用,而这又受到油井套管直径的限制,并且传统材料需要复杂的粘合或喷涂工艺,也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从而导致传统材料并不能对油管起到有效的保温和防腐效果,目前第一管材的生厂上大部分均是通过半自动化或人工作业量巨大的情况下工作,其产能无法提高,人员成本增加,耗费时间多,在内衬材料的施工,套管施工上目前均采用人工或单独机器作业使得加工难度大,管件来回运转麻烦,占用生产场地面积。
现有的公开号为CN210677277U提供的钢管生产线,无需人工操作,管材加工完成后,自动输送至出料区,同时上料区进料一件,进行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适合批量生产,但是仍然存在无法有效的在套管施工时加工工作效率,同时整个生产线占地面积较大,管件来回转运比较麻烦,不能根据实际的需要改变生产线的排布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及手动化多层材料复合保温管生产设备,包括第一管材上料模块,其中包括管材自动及手动上料机构,用于将第一管材自动或人工手动运输到生产线上;
输送模块,用于将第一管材与第二管材运输到各个模块处进行加工处理,且输送模块为可调平式;
设置于所述输送模块一端的增阻材料涂覆及保温材料包覆模块,包括增阻材料涂覆机以及保温材料缠绕包覆机,将增阻材料涂敷在第一管材的外部之后再将保温材料缠绕在第一管材的外部;
设置于所述输送模块一端的加压包覆缠绕机模块,包括自动紧固缠绕膜带包覆机,用于紧固包覆在第一管材外部的保温材料;
设置于所述输送模块一端的加固辅助缠绕模块,包括紧固材料缠绕包覆机,用于缠绕紧固在第一管材的外部紧固缠绕包覆材料等;
设置于所述输送模块一端的变频牵拉套管模块,包括变频拉套管机,用于将第一管材与第二管材套接;
设置于所述输送模块一端的压管模块,包括多组自动径向缩口压管机,分布在所述输送模块上,用于将第一管材与第二管材扣压紧固为一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有第二管材自动及手动上料模块,其中包括有自动上料机构,用于将第二管材运输到所述输送模块上,然后进入到所述变频牵拉套管模块中进行套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有储存及自动下料模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管材上料模块与所述第二管材自动及手动上料模块均设置所述输送模块的一侧,所述自动上料机构的内部包括管材储存架,所述管材储存架的一端设置有提升输送装置,所述提升输送装置上设有限位输送铰链,所述限位输送铰链设为块状槽型铰链,所述限位输送铰链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管材储存架设置有5°的倾斜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美桥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美桥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526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