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51456.0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7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林俊佑;田堃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676 | 分类号: | G02F1/1676;G02F1/1677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聂慧荃;郑特强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板以及位于基板上的多个子像素。各子像素包括:第一电极,位于基板上;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上;电泳介质,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以及带电粒子,悬浮于电泳介质中,其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具有至少两种间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善的灰阶分切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泳显示器以其节能环保的优势而受到市场关注,其利用环境光的反射或吸收而产生亮态或暗态,以达成显示的目的,因此完全不需额外设置光源。
一般而言,电泳显示器的电泳显示薄膜(EPD film)主要是由电泳液以及悬浮于电泳液中的带电粒子所构成,其通过施加电压的方式驱动带电粒子接近或远离电极表面,借以切换各子像素的暗态与亮态,且从暗态到亮态的切换只需使带电粒子离开电极表面约500nm,因此具有操作电压小、反应速度快的优点,而能够实现影片播放的应用。然而,暗态与亮态之间的快速切换也造成其操作区间极小,导致其无法精确地进行灰阶分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的灰阶分切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板;以及多个子像素,位于基板上,其中各子像素包括:第一电极,位于基板上;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上;电泳介质,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以及带电粒子,悬浮于电泳介质中,其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具有至少两种间距。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最小间距为最大间距的1/5至4/5。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具有三种间距,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最小间距为最大间距的1/5至1/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极具有阶梯形剖面形状或凸字形剖面形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光学膜,其中第二电极位于光学膜与电泳介质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膜包括多个微结构,且微结构的折射率大于电泳介质的折射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子像素还包括彩色滤光结构,且第二电极位于彩色滤光结构与电泳介质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遮光结构,位于各子像素的彩色滤光结构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间隔件,位于各子像素的电泳介质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间隔件于基板的正投影在第一电极于基板的正投影之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电极的电压脉冲通过脉冲宽度调变(PWM)、脉冲振幅调变(PAM)或其组合的方式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介电层,位于第一电极与电泳介质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介电层,位于第二电极与电泳介质之间。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1B是沿图1A的剖面线A-A’所作的剖面示意图。
图1C是图1B的区域I的放大示意图,显示带电粒子全部贴附于第二电极E2的整个表面。
图1D是图1B的区域I的放大示意图,显示一部分带电粒子贴附于第二电极,且另一部分带电粒子离开第二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514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