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积灰输灰管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51321.4 | 申请日: | 2021-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1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强逸;冯敏芹;王伟星;徐传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J1/02 | 分类号: | F23J1/02;B65G11/02;B65G45/22 |
| 代理公司: | 无锡承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73 | 代理人: | 张亮 |
| 地址: | 21418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积灰输灰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积灰输灰管,属于余热锅炉安装领域,所述防积灰输灰管,设置在输灰单元的底部,所述防积灰输灰管设置在输灰单元的下方,所述防积灰输灰管道包括均斜向下设置的第一运输段、第二运输段及第三运输段,所述第一输灰段与第二输灰段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管,在第一过渡管外设置有防积灰机构,所述防积灰机构包括处理箱,所述第一过渡管的弯折处设置有门板结构,所述门板结构设置在处理箱内。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将输灰管设置为倾斜向下,可以便于水力清灰,同时两个过渡管的设置可以在复杂场地改变运输管线走向,同时防积灰机构的设置又解决了管线弯折时积灰难以清理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积灰输灰管,属于余热锅炉安装领域。
背景技术
常规的硅铁余热锅炉为管箱式卧式布置结构,“一”字型布置,故配套气力输灰装置也随着箱体“一”字型布置。随着一些用户场地条件的限制,需要将锅炉调整布置走向,所以需要将气力输灰装置也与锅炉走向相对应调节,但由于输灰管线弯折设置后,会出现积灰现象,现有管线布置在管内清灰与场地布置中难以同时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防积灰输灰管,在可适应复杂安装场地的同时又能解决管内积灰的问题。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防积灰输灰管,设置在输灰单元的底部,所述输灰单元包括余热锅炉箱体、灰斗及落灰管,灰斗设置在余热锅炉箱体的底部,灰斗的下方连接落灰管,所述防积灰输灰管设置在落灰管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积灰输灰管道包括均斜向下设置的第一运输段、第二运输段及第三运输段,所述第一输灰段与第二输灰段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管,在第一过渡管外设置有防积灰机构,所述防积灰机构包括处理箱,所述第一过渡管的弯折处设置有门板结构,所述门板结构设置在处理箱内;
所述第一过渡管为斜向下设置,第一过渡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第一过渡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同样为4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板结构设置在第一过渡管的底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运输段与第三运输段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管,所述第二过渡管为水平设置的弯管,在第二过渡管外设置有防积灰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过渡管的底侧设置有与第一过渡管底侧相同的门板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运输段、第二运输段及第三运输段均包括由法兰连接的多段管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力冲灰装置包括冲水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将输灰管段设置为倾斜向下,可以便于水力清灰,同时两个过渡管的设置可以在复杂场地改变运输管线走向,防积灰机构的设置又解决了管线弯折时积灰难以清理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输灰效率,使得输灰管可以更好的适应复杂场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输灰管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过渡管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过渡管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箱体1、灰斗2、落灰管3、第一运输段4、第二运输段5、第三运输段6、水力冲灰装置7、第一过渡管8、防积灰机构9、处理箱91、承接槽92、第二过渡管10、法兰11、门板结构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513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