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介素生物制剂的抗体检测试剂盒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48741.7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4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陈菲;王莹;霍如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和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58;G01N33/548;G01N33/577;G01N3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宋南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介素 生物制剂 抗体 检测 试剂盒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介素生物制剂的抗体检测试剂盒及制备方法,涉及抗体检测技术领域。试剂盒包括抗体捕获器件和抗体检测器件,抗体捕获器件包括包被有白介素生物制剂的固相载体,抗体检测器件为固定功能性片段的纤维素膜或偶联了功能性片段的结合物;功能性片段为白介素生物制剂的可变区、重链可变区或互补决定区。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试剂盒具有捕获效率高、准确率高、灵敏度高的优势,可以有效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白介素生物制剂的抗体检测试剂盒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介素是一类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因其种类众多,因此也是一类调控作用最为广泛的细胞因子。目前已发现40多种白介素,不同的家族成员因其细胞来源及相关信号调节方式的不同发挥抗炎或促炎作用。其异常表达可导致免疫性疾病如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哮喘及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
以白介素为靶点而设计的单抗药物或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一般为阻断白介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因白介素异常表达导致的病症的发生发展,其种类较多,包括以白介素1为靶点的单抗(Canakinumab卡那单抗),以白介素6/白介素6受体为靶点的单抗(Siltuximab司妥昔单抗、Tocilizumab托珠单抗),以白介素17为靶点的单抗(Secukinumab苏金单抗、Ixekizumab艾克珠单抗),以白介素2受体为靶点的单抗(Daclizumab达利珠单抗),以白介素5为靶点的单抗(Reslizumab瑞利珠单抗、Mepolizumab美泊利单抗),以白介素12/23为靶点的单抗(Ustekinumab乌司奴单抗)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冷卟啉相关周期性综合征、特殊的卡斯特曼病、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肾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重度哮喘、牛皮癣、关节炎等疾病。
尽管临床实践证明此类生物制剂在治疗上述疾病时获得良好的疗效,但不是所有的患者均有效,有些患者一开始就无效(原发性无效),更多的患者表现为开始时有效,但在使用多次后产生耐药而无效(继发无效)。进一步的研发发现,继发无效者跟体内产生抗生物制剂药物的抗体有关,因此,检测血液中抗生物制剂的抗体是一项重要的伴随诊断。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介素生物制剂的抗体检测试剂盒及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现有的抗白介素的抗体检测方法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假阴性的问题根源在于:双抗原夹心方法在捕获样本中的抗白介素的抗体后,存在与后续的检测抗体元件结合效率的问题,导致本来是阳性样本而无法检测出,导致假阴性。
假阳性的问题根源在于:受样本中大量的无关抗体干扰,导致假阳性等检测失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介素生物制剂的抗体检测试剂盒,其包括抗体捕获器件和抗体检测器件,抗体捕获器件包括固相载体,抗体检测器件为纤维素膜或带有可被检测的标记物的功能性片段;且在固相载体上包被有白介素生物制剂,在纤维素膜上固定有不带标记物的功能性片段;功能性片段为白介素生物制剂的可变区、重链可变区或互补决定区。
发明人发现:用白介素生物制剂作为捕获抗原,由于空间接触面大,更容易捕获到样本中的抗抗体,具有捕获效率高的优点。而借助双抗原夹心的方法实现抗抗体的检测,可以极大程度上规避大量的无关抗体干扰,提高检测准确度,避免假阳性的发生。
捕获后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本身具有较大的位阻,如果抗体检测器件的分子量较大(比如生物制剂),则较难与复合物中抗抗体的另一个Fab结合。发明人发现小分子量的白介素生物制剂的可变区、重链可变区或互补决定区具有位阻小,更易于被抗抗体Fab结合的优势,以其作为抗体检测器件,可以提高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检测抗体元件结合效率,提高检测的灵敏度,避免假阴性的发生。达到白介素生物制剂药物的伴随诊断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和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和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87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